云叠室庐精品酒店:金佛山北坡的在地性可持续改造实践
项目背景与定位
云叠室庐精品酒店坐落于重庆南川区金佛山北坡海拔1200米的山地环境中,原为住宅度假区的售楼中心。依托金佛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方竹笋、竹林)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业主希望通过可持续改造,将其转型为一座融合在地文化与自然语境的精品民宿酒店。设计核心围绕“尊重山野场域”与“人文自然共生”,以轻介入策略延续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实现旧建筑的再生与新生。
设计理念:在地性的深度诠释
山中群落——当地人文的在地转化
设计团队摒弃常规调研路径,深入金佛山地域,系统考察当地材料、建造传统与人文痕迹。从传统民居的木构、竹编到山中废弃木屋的细节,均成为设计灵感来源。这种深度在地性研究确保了材质与建构方式的真实性,使设计超越符号化引用,真正实现与山共生。
保留与生长——建筑主体结构的优化管理
改造采用“框架-填充”的现代建构逻辑重新诠释地域特征。外立面以八根灰白色结构柱强化竖向韵律,呼应山势走向;侧面选用本地竹排与底层片石砌筑,形成横向肌理,延续在地建构记忆。顶层阳台通过木构竹排框架延伸,构建半开放生态遮棚,模糊建筑边界,实现传统语汇的当代转译。
关键空间设计解析
酒店入口景观广场
- 材料再生:利用原有地面砖、山体碎石、龙鳞石打造中心景观石区域;回收碳化木料与混凝土钻芯废料形成景观遮挡隔断。
- 栏杆设计:尊重当地竹栏杆构造,采用绿色塑料编织带与竹条结合,通过调整编织位置增强入口视觉节奏感。
- 庭院墙:采用回收圆木与当地竹捆绑工艺,形成随地势下降的有机院墙系统,与外立面竹填充材料和山石片呼应。
接待层:由山到空间的机理转化
- 功能布局:遵循建筑长条形结构,将入口接待、等候、电梯厅、大堂吧、多功能戏台等功能依次排开,所有空间面向山景,保持视野环形连续性。
- 材料运用:融合竹笋壳、方竹、回收废弃木料、碳化木、竹编艺术品及山中黑色石头,营造被山中物包裹的整体连续感。
- 非遗合作:与南川非遗竹编师傅合作完成所有竹编制品,大堂吧顶面竹结构和竹丙烯画为现场随机创作,注入松弛感与独特性。
餐厅:自然与建造过程材料的生命延续
- 空间拓展:位于建筑1层裙楼,通过停车场区域外扩形成,内设厨房、室内餐厅及外摆区,连接主体建筑与其他功能区。
- 可持续材料:利用拆除红砖、半成品竹编制品、回收脚手架竹踏板、山中黑色石子和片石打造餐厅核心墙面、通道顶面、接待台及水磨石地面。最大化利用施工废料,在成本、设计风格与品质间取得平衡。
酒店房间:细节与框架的统一
- 布局规划:25个房间面向山体,扇形分布于中间楼层,包含庭院房、高楼层套间、双床及标准大床房,满足多层次运营需求。
- 设计逻辑:延续建筑与公区的整体思路,以泥土色串联框架、材质、细节与艺术点缀。主要使用材料包括黑色山石、回收灰砖、混凝土钻芯、竹排、竹笋壳、碳化木等。
可持续设计策略
1. 旧建筑再生:保留原有结构,在此基础上重构流线、视野与功能布局,减少拆除浪费。
2. 本地材料优先:大量使用本地竹排、片石、方竹笋壳、回收老木料等,降低运输能耗,支持地方经济。
3. 废料再利用:混凝土钻芯废料、施工用竹踏板等建筑废料被创造性地转化为景观与室内元素。
4. 低干预设计:通过“框架-填充”逻辑简化构造,减少对山体环境的扰动;半开放露台设计促进自然通风采光。
项目信息概览
- 项目地点:云岭度假区, 金佛山北坡, 重庆南川区, 中国
- 设计范围:建筑/景观/室内/家具软装
- 建筑面积:1915平米
- 景观面积:1560平米
- 商业类型:精品民宿酒店
- 设计团队:RooMoo Team
- 施工单位:贵享上海建筑与室内工程有限公司
- 主要材料:黑色山中采集石头、回收灰砖、混凝土钻芯、竹排、竹笋壳、碳化木、回收老木料等
总结
云叠室庐精品酒店的成功改造,不仅是对旧建筑的物理重生,更是对在地文化与自然智慧的深刻致敬。通过“轻介入”的设计策略和对可持续理念的极致追求,酒店将金佛山的山势脉络、林间幽深与人文历史融入每一处空间细节。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山居体验,更成为一座展示地域文化魅力与生态智慧的活态博物馆,为山地精品酒店的设计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