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钗热病与儒家痼疾之探
宝钗“热病”的表现与实质
生理层面的病症
在《红楼梦》里,宝钗患有“热毒”病,书中虽未明确指出这是何种具体疾病,但描述她会因病咳嗽不止。为治此病,她服用“冷香丸”。从中医角度推断,“热毒”病很可能是与肺热相关的疾病,这与她“体丰怯热”、湿热体质的表现相符。她体态丰腴,容易上火出汗,作为深闺小姐,日常活动有限、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且需时刻注意形象,活动受限,加重了湿热体质的症状。
心理层面的映射
宝钗的“热毒”病更是一种心理疾病的外在表现。脂砚斋批注中提到她的病与“凡心炽热”有关,即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压抑。她出身大家族,被寄予厚望,要应对家族期望、处理家族内部复杂关系,尤其是哥哥薛蟠常惹是生非,她需操心弥补其过失,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她不得不隐藏真实情感,表现出冷静理智,但内心的矛盾和压抑最终以“热毒”病体现出来。她深知命运被家族利益决定,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只能默默承受,长期的心理压抑使身体状况变差。
宝钗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联
热衷仕途经济
宝钗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劝宝玉去读《四书》《五经》,将来考试做官,还希望宝玉结交达官贵人、走仕途经济,支持他与贾雨村之流来往。这体现了儒家“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她期望宝玉能通过读书入仕,实现个人价值和家族荣耀。
熟谙人情世故
她熟谙现世的人情世故,到贾府后很短时间内就赢得了上上下下几乎所有人的喜欢,她的圆融温和与理性,掩盖了强烈的自我保护和欲望。这符合儒家倡导的为人处世之道,强调在社会交往中要懂得礼仪、谦逊、包容,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在宝钗身上的“痼疾”体现
压抑个性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要符合社会规范和家族期望,宝钗为了家族利益和他人眼中的形象,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个性。她不能自由表达想法和感受,只能将情绪深埋心底,这导致了她内心的痛苦和矛盾,如“热毒”病一般成为难以摆脱的困扰。
与宝玉的思想冲突
宝玉厌恶贾雨村之流,痛恨为谋取个人经济利益做官的人,对仕途经济极为反感。而宝钗和湘云都劝宝玉走仕途经济,这体现了他们在思想意识和精神层次上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宝钗遵循儒家传统观念的劝诫,却得不到宝玉的认同,这种冲突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与部分人追求自由、个性的观念产生了矛盾,成为一种“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