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10-09 13:56 |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告别了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白日将变得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雾结烟愁。“几处清猿哀落木,满天寒露湿蒹葭。”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归鸿将急于南飞,秋残如血的季节,寒露节气到了。

寒露节气是深秋时节的开始,来到寒露节气也就意味着大雁南飞,菊花也开始傲霜盛开,而天气也会越来越凉爽起来,这个时候人们也要进入忙碌的秋收,以及开始为越冬做准备。 今年的寒露节气来的比较早一些,也就是秋分和寒露交节的时间是明日上午的8时40分56秒,因为属于上午入寒露节气,因此今年属于“早寒露”,民间有“早寒露,农夫不得闲”的说法,说的就是寒露节气来的早,农夫收割和播种会比较繁忙。 寒露节气作为秋季最后一个月的开始,这个时节也是秋收的关键期,并且也是霜叶渐红,景色特别秀丽的好时节,而今年的寒露还是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大家也开始辞别父母和亲人,准备踏上返程的道路。

寒露是九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自此,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再过半月,将凝为霜降。

告别了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白日将变得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雾结烟愁。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归鸿将急于南飞,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如果说白露时暑气尚未完全消退,那么“寒露”则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如果我们有心,从这个节气过后,清晨会发现花花草草总会湿润润的,若是再早起一点点,会发现花花草草上面偶尔会一层淡淡的霜,这就是“露气寒冷,将凝为霜”此时,我们可以在空气中感受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寒露饮茶 秋天养生的关键,就在于“外御寒、内润燥”。顺应气候变化,保持人体内的阴阳平衡,避让秋天的肃杀之气。在疾病多发的秋季,不妨喝些茶,既可防秋燥、秋乏,又能强体养生。按中国传统,秋天被分为了初秋、仲秋、深秋三个阶段,这是气温开始由高向低转换的过程,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饮茶也应随着气候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品饮方式。

深秋饮茶可适当喝一些普洱生茶、武夷岩茶、白茶、红茶、和熟普 深秋,即农历节气的秋分、寒露至霜降时段。这个阶段气温继续下降,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的人。同时,深秋时节树木凋零,容易产生抑郁伤感的“悲秋”之情。 因此,这个时节饮茶,应以红茶、熟普为主,性甘温,可养人体阳气,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也可适当喝一些普洱生茶、武夷岩茶和白茶,不寒不热,温热适中。

秋天喝普洱茶,既能养胃护胃,又能养心定神,再加上,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带给我们的人生领悟是不一样的。特别适合在这个“悲秋”的季节,品一品人生的滋味,提醒我们爱惜生活,珍惜当下,减少“再品已是茶中人”的遗憾。

老茶如普洱老茶、老白茶、老黑茶等。老茶茶性温和,茶气足,可以帮助身体以排汗的方式将湿气排出体外,因此饮老茶时,要大碗或大杯饮用,且一定要是热饮。 老茶中的微生物及有益菌,是调节胃肠道的清道夫。老茶茶汤的水分在体内运化,可以帮助身体带走夏季积聚体内的阳火,性质温和的老茶,没有生茶或者绿茶的寒凉,也没有红茶的温热,是最好的秋季茶饮。

“秋燥”是指因秋天天气干燥而引发的身体不适:鼻敏感、口舌皮肤干燥、头发干枯、嘴唇干裂、感冒咳嗽、流鼻血等等。此时可适当喝一些白茶、老白茶,不寒不热,温热适中。 《内经》上说:春主肝,夏主心,秋主肺,冬主肾。肺主气,司呼吸,人体必须依靠肺呼吸,呼吸器系统顺畅,身体运行自然变好,润肺便是养元气之原,只要元气充足,免疫力自然提升。秋天是养肺的关键时期,养好肺,就能养好全身。

1、普洱茶 普洱茶的秋茶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谷花茶”,其采制期通常在秋分至寒露之间,正好赶上云南茶山脚下的稻谷扬花而得名。 由于云南的秋季多为旱季,日照充足、雨水较少,这样的气候迫使茶树生长放缓,为了锁住水分,叶片会长得更为厚实。

▲普洱谷花茶 在此过程中,鲜叶也积累了丰富的可溶性糖类与果胶物质。因此精心采制而成的谷花茶,是普洱茶家族中当之无愧的“清甜担当”。 对于新入坑的茶友而言,谷花茶无疑是绝佳的入门之选,其泡开后虽不及春茶那般拥有强烈的茶气,但胜在品饮更显清甜润口。

▲普洱谷花茶汤 茶汤入口甜润、汤中带蜜香,回甘迅速、余韵绵长。若偏好醇厚风味,适当陈放2~3年后,其清甜会逐渐转化为更饱满的蜜韵,层次感更丰富。 综上所述,秋茶虽不及春茶那般芽叶细嫩、口感鲜灵、水路细腻,却自成一派、展现出高扬的秋香与甜润的汤感,这是季节赋予秋茶的独特风味。 秋分已至,不妨静心品饮一盏别具风味的秋茶,每一口茶汤都藏着秋天沉淀的温柔,你是否也曾被一款秋茶打动过?欢迎评论分享你的品鉴体验~ 易武 | 雨林深处藏瑰宝—帕溪河 在云南勐腊县的云雾深处,藏着一处被时光遗忘的秘境——帕溪河。这里没有喧嚣的车马,只有苍茫的林海;没有华丽的雕琢,只有最本真的自然馈赠。如果说每个茶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那么帕溪河便是那位深居简出、却怀揣珍宝的隐士。 云雾深处的桃花源 帕溪河村静卧在易武山峦环抱中,像是被大自然精心珍藏的宝盒。这里的空气总是湿润的,带着原始雨林特有的清香——那是腐殖土与野生兰草混合的气息,是千年树木吐纳的芬芳。 清晨,整个村庄笼罩在乳白色的雾海中,仿佛漂浮在云端。彝族阿妈们背着茶篓,身影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她们要去往那些只有本地人才知晓的古老茶园。 一扇磨的传奇 在帕溪河的深山中,藏着一个名为“一扇磨”的神秘茶园。它的名字源于一个美丽的偶然——多年前,村民在这里发现了一块残缺的石磨,另一扇已不知去向,仿佛时光在这里按下暂停键。 这里的茶树与参天古木共生共荣,虬劲的枝干上爬满了苔藓,每一片茶叶都汲取着天地精华,沉淀着岁月滋味。采摘这些茶叶需要付出艰辛代价——骑摩托车颠簸3-4小时,再徒步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但也正是这份不易,让每一片茶叶都显得格外珍贵。 帕溪河的茶,是值得用心品读的篇章。 注水冲泡,茶汤呈现琥珀般透亮。香气渐渐舒展,不是张扬的扑鼻,而是优雅的绽放——仿佛是山野间的百花蜜香,又带着雨后的清新凉意。

轻啜一口,茶汤细腻如丝绸滑过舌尖,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醇厚与甘甜。初始是易武茶特有的柔美,继而展现出帕溪河独有的力量感,像是温和的学者,言语轻柔却字字珠玑。 回味间,喉韵清凉甘甜,生津绵长。闭上眼睛,仿佛能看见帕溪河的云雾缭绕,听见山泉潺潺,感受到那片原始雨林的呼吸与脉动。 帕溪河茶的珍贵,源于天地人的共同成就。这里的茶树在原始森林中自然生长,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树龄让它们根系深扎,汲取着地层深处的矿物质。年降水量1800毫米的滋润,18℃年均温的呵护,造就了茶叶丰富的内容物质。 彝族茶农世代守护着这片茶园,他们遵循传统采摘制作工艺,因为交通不便,每一片茶叶都凝结着超乎寻常的人力心血。年均仅1吨的产量,让帕溪河茶成为茶界难得的珍品。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帕溪河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这里的时间流逝得更加缓慢,更加深沉。

品一杯帕溪河茶,不只是品味一种饮料,更是品味一片净土的自然精华,品味彝族同胞的匠心传承,品味时光在茶叶上留下的印记。它不争不抢,却自有光芒;它不喧不嚣,却令人难忘。这就是帕溪河——易武茶区中那位谦逊的隐士,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与赏识。云雾深处藏瑰宝,一叶一韵皆自然。若得帕溪河上茶,不负人间四月天。

当我们举杯啜饮,咽下的何止是茶汤? 那是被现代文明淡化的——森林的呼吸,时间的耐心,以及苦尽甘来的生命原力。

2、白茶 秋天多饮品质纯正的老白茶,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不仅有助于生津润肺,白茶中丰富的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生病,健康养生。白茶对秋燥的各种不适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并且茶水补水润燥的功效明显强于白开水。

2025年大树白茶龙珠 精选云南高海拔勐海地区的大叶种茶树春茶为原料,每颗龙珠均采用传统手工揉捻工艺制作而成。外形圆润紧实,宛如珍珠般熠熠生辉。打开棉纸包装,干茶香气清幽,带有淡淡的蜜香和花香,还夹杂着云南大叶种特有的山野气息。 冲泡艺术 唤醒茶魂 冲泡白茶龙珠是一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建议使用盖碗或玻璃壶,水温控制在100℃之间。 首泡先唤醒茶叶,第二泡开始品饮。看着紧实的龙珠在热水中缓缓舒展,如同花朵绽放,茶汤逐渐变为清澈的金黄色,十分赏心悦目。

滋味无穷 层次丰富 茶汤入口,首先感受到的是清甜柔和的口感,随后是浓郁的花果香气在口中蔓延。 大树白茶龙珠的特点在于其滋味的层次感:前调清甜,中调醇厚,后调回甘持久。 与其他白茶相比,云南大树白茶龙珠因树龄较长,内涵物质更为丰富,茶汤更加饱满厚实,耐泡度也更高,一颗龙珠可冲泡10余次,滋味依然甘甜。

茶闲心静 养生之道 白茶素来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而大树白茶龙珠因其原料优质,陈化潜力更为突出。 2025年的新品现已适宜品饮,清新爽口;若存放数年,滋味将更加醇厚,药用价值也会更高。 品饮白茶龙珠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繁忙生活中,泡一颗龙珠,看茶叶沉浮,品茶汤甘甜,让心灵得到片刻宁静。

3、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甘润淳厚,生津不断。同时,普洱熟茶、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消化,可调节脂肪代谢,提高胃液分泌,也能帮助增进食欲。 熟茶专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制作的茶。发酵工艺是熟茶研究的重中之重,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曾在实验中记录了后发酵的熟普分解油滴的过程同时,醇厚温和的熟茶,可以附着在胃的表层,产生保护层,消炎杀菌的同时,也能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4、红茶 寒露之后,早晚渐渐寒凉,常有薄雾侵袭,体质虚寒湿的朋友尤其应注意保暖驱湿,因此深秋时节最宜茶品还有红茶。 红茶能够去油腻、协助胃肠消化、增进胃口,并健壮心脏功用。秋天我们为了贴秋膘,常常大鱼大肉,但是经常大鱼大肉会让人消化不良,此刻喝红茶可消除油腻,并协助肠胃消化,有助于身体健康。秋冬时节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减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且汤色胭红,能给人以温暖感觉。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生热暖腹,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寒露三候 一侯鸿雁来宾 天空中的鸿雁成群结队的往南飞,时而排成个一字,时而排成个人字,成为天空中最有代表性的秋天的符号。 二侯雀入大水为蛤 进入深秋,寒气逼人,雀鸟们都因为冷而躲藏起来,海边会出现很多的蛤蜊。古时候人们认为贝类蛤蜊的条纹和鸟雀很像,认为蛤蜊是鸟雀变的。 三侯菊有黄华 寒露尽了,漫山遍野的菊花一夜之间凌寒怒放。

寒露时节,花草树木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这个时节往往和我国传统的重阳节相遇。重阳节邀约亲朋,登高远望,看层林尽染。蛐蛐声响,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厚衣服了。南方此时阳光和煦,是出游的佳时。赏花、垂钓,不亦乐乎。

寒露养生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1. 饮花酒 此时菊花盛开,有饮“ 菊花酒 ”除秋燥的民俗,这一民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2. 吃芝麻 中医有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的养生理论,寒露到,这时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就有了 “ 寒露吃芝麻 ” 的民俗,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3. 吃花糕 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4. 吃螃蟹 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5. 吃柿子 “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寒露前后,柿子成熟。柿子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除了营养,柿子因其与“事”、“世”等字谐音,还有着吉祥的寓意.

寒露时节,除了柿子,还有“寒露蜜桃”、石榴、橙子、橘子等水果正当令,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诗词

咏廿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 唐代: 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唐代:张九龄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幸白鹿观应制》 唐代:沈佺期 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 天流芝盖下,山转桂旗斜。 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代: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唐代: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芙蓉亭》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