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10-02 09:48 |
书中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带了刘姥姥到栊翠庵来。栊翠庵即是妙玉的住所和修行的地方。 妙玉招呼贾母喝了茶之后,她悄悄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她出去,宝玉见了也悄悄的跟了来。原是妙玉要请两人吃梯己茶,宝玉沾她们的光也喝了一海。 期间黛玉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黛玉听了什么反应?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有人会觉得黛玉这回怎么怂了,当初怼周瑞家的劲呢? 黛玉为什么要怼周瑞家的?那本来就是周瑞家的不对,仗着王夫人陪房的身份见人下菜,故意要试探黛玉的态度,若黛玉忍下了,以后奴才便可以得寸进尺了。 那黛玉为何要忍了妙玉的嘲讽呢?因为妙玉并没有说错什么,黛玉也理解她。 文中说黛玉知她“天性怪僻”,天性怪僻什么意思?就是说话直接,不讲究弯弯道道,有什么话直接就说了出来,可能会得罪人,但也算不上是什么罪过。 邢岫烟也说过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这只是她为人的方式与众人不同而已,妙玉的话本身并无错处。只是换做宝钗、探春之人,她们多半是不会如此直言,总得把话放委婉一些。 黛玉倒跟妙玉相似,也是真性情,直性子的人,当然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中,她说话还是很注意的,尽量不给自己和贾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妙玉的身世和处境,黛玉也理解。同为官宦人家出身的小姐,只因权势不容,迫不得已沦落到寄人篱下的境地,黛玉虽然是在外祖家,但她对妙玉绝对能同情。 她能体会妙玉的不易和苦闷,因而妙玉对宝玉那一丝若隐若现的特殊情愫,黛玉都从来没有在意过。这个尚且如此,黛玉又怎么会介意妙玉的一句话呢,况且妙玉并非想要得罪她,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最重要的是,妙玉的话“竟是大俗人”前面,还有一句话“你这么个人”。 注意,这才是重点!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妙玉的眼中,黛玉是特别的,是与众不同的。她对黛玉是另眼相看的。 正因为妙玉觉得黛玉是“这么个人”,所以按理黛玉的品味和想法应该和她保持高度一致,两人应该是心有灵犀的知己,这方不负了黛玉为人。 但黛玉问出的话,让妙玉有瞬间的失望:我将你当成知己,你居然不懂我的茶?所以妙玉才会说出“你竟是大俗人”这样的话。 这话,听起来像是讽刺,看不起黛玉,但实际上只有知己之间才会说。妙玉没有犹豫的说了,因为她不担心黛玉会生气,黛玉的确也是没有生气。可知黛玉是明白妙玉的,她并没有辜负妙玉待她的心。 黛玉听了没有多说什么,这是她的智慧和修养。 若黛玉承认自己俗,或再跟妙玉道个歉,那黛玉就不是黛玉了,这样的黛玉只怕妙玉是真要看不起了。真就一个字,俗。 若黛玉也回以一声冷笑:“我自然是俗人,哪里比得上你呢?”这就很恐怖了,宝钗回应宝玉杨妃的玩笑,也不过如此。至此,妙玉的梯己茶算是白费了。 所以,此时此地无声胜有声。 后来湘云黛玉联诗,“寒塘度寒影,冷月葬花魂”时,妙玉还出来开解,可见她们彼此并无芥蒂,果是知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