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8-26 09:06 |
在被高楼环拥的社区空间里,设计以梵高画作中的风车为设计核心要素,结合儿童智能发育研究策略,构建了一个充满童话感的全龄段儿童活动空间。 风车花园·社区里的童话世界
概念由来 项目位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东北地块。甲方希望针对学校教师等高知客群,将艺术大师“梵高”和“风车花园”的命题概念引入场地空间。
△ 上 Top:蒙马特山上的风车 △ 左下 Lower Left:德拉加莱特磨坊 △ 右下 Lower Right:蒙马特的菜园Montmartre, 1887 © 文森特·威廉·梵高 梵高的几幅包含风车元素的油画作品,金色明亮的画面折射出艺术大师内在的情绪张力,一切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则隐含在异国他乡风车小镇恬静的田园风光里。设计借鉴“风车,列车轨道,田野,站台,小镇风情”等经典意向,进行重构及再现,用简单扁平的几何形体,恬淡的干净色彩,进行了空间视觉上的统一,同时赋予其丰富的亲子儿童参与功能。 场地核心的难点是,被大面积的消防登高范围所占据,同时贯穿着一级园路。这些条件决定了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该空间安全疏散、日常通行、景观游憩,及视觉尺度的复合功能。
△ 场地分析 设计生成
△手稿平面 设计将各核心功能装置有序排布在登高面两侧,并以统一连贯的铺装设计串联其间,形成功能与动线的有机整体。为了提高空间的沉浸感,避免因地面过度平敞而产生空洞感,主装置的体量基于空间比例进行了适度的加高。这不仅强化了其在整体空间中的视觉统摄力与标志性,还以垂直维度的拓展为多样化的儿童游娱功能的分层布局和创意实现奠定基础。
△ 方案生成过程 智能培育策略 不限于设计形式本身,设计团队还将儿童智能培育的不同玩耍活动策略融入场地。儿童在空间体验的过程中,能得到在逻辑规律、人际协作、认知感悟、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语言交流、运动发育等七个板块的启蒙与发展。
△七大智育板块 时空列车 & 风车奇遇 “风车奇遇”为大型风车构筑,为场地精神性的突出象征。醒目的视觉呈现有利于儿童的维度与尺度的启蒙。和纯功能性的游乐设施不同,风车旋转的姿态能激发儿童的情感投射——他们会慢慢地被引导进入童话世界的场景,这种将抽象形态转化为具象故事的过程,是创造力的萌芽。而落地的风车叶片上设置攀爬网,为上肢、下肢力量锻炼。
△大风车立面图
“时空列车”为列车元素拆解并重构后的二层高构筑。儿童在超过25m、宽近1.8m的木质跑道上自由奔跑与攀爬时,需同时处理“垂直高度差”“倾斜角度”“镂空透视” 等复杂空间信息。这种非对称的立体结构有利于儿童学会在“不规则界面”中判断方位。设计内容同时涵盖上肢、下肢力量锻炼(爬网爬绳),速度及重力体验(大滑梯、吊球、秋千)等。
△时空站台轴侧图
时空站台 & 大笨钟 站台通常是“现实世界”与“童话秘境”的过渡地带,它是冒险的起点,置于场地的入口象征着童话世界的开启。同时,站台总上演着重逢与告别,它像一个温柔的旁观者,见证着孩子的成长与关系的流动,富含哲理性。而“钟”与“站台”的组合,把设计内容中的时间性具象化,使之相得益彰。
△设计手稿
△时空站台立面图
大笨钟上还增设了标识路牌样式的 “人生指路牌”,牌上的图案涵盖健康、财富、爱情、学识、旅行等与人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元素。这一巧思设计,旨在为成人与儿童之间开启深度交流提供自然的切入点,让不同年龄层的人能借此轻松畅谈关于生活与成长的种种感悟。
△插画-时光站台下的奇幻世界©黄思倩MAYLOVE 丛林之声 丛林之声是住户楼架空层及与主构筑连接的儿童区活动空间。它像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被置入了诸如速度及重力体验(小滑梯),肢体协调练习(太极轮),平衡性练习(吊盘),亲子互动(传声筒),自我表达创作(音乐敲击墙),家长看护(童话主题座椅)等的设计内容。
麦田仙踪 麦田仙踪是面向少儿群体的活动区。其整体是对梵高风车画作的演绎。平地的田野区域放置了跷跷板、攀爬架、转盘、蹦床、摇摇马等主题游具。人们可以通过拨动小风车下的转盘操控叶片的旋转,这种将“手部动作”与“机械运动”直接关联的互动设计,能从多个维度促进儿童智能发展,实现“玩中学”的深层培育。
品牌吉祥物雕塑 儿童对“同伴形象”天然具有亲近感。团队分别深化设计了“越越”和“秀秀”两个品牌吉祥物形象,对应落地了“越越博士”和“秀秀鲸鱼”两个雕塑。品牌吉祥物雕塑的“正向特质”(博学、友善、好奇)会通过视觉符号传递给儿童。而这种情感化传递不仅有利于场地从“物理空间”升级为“有温度的互动场”,增强儿童对场地的认同感与复游意愿,同时能让儿童在玩耍中不自觉吸收积极的价值观,实现活动场地“娱乐性”与“教育性”的融合。
△插画-路灯下的等待 ©黄思倩MAYLOVE 地面玩法 设计团队将数字“1-10”藏匿在地面铺装中,以引导儿童自主探索发现。另一方面,沿着三个圆形环绕的列车轨道,设计了包括跳远、跳房子、小滑梯、波浪跑道、叠水池等游乐健体区域。
设计师说 胡一昊: 《风车花园》项目是2021年开始的设计,历经几番调整,以及施工效果方面的拉扯,23年建成后一直没来得及时间整理和展示出来。由于时间过去太久,以及落地阶段一些效果上的不可控因素,其基本呈现出来的,属于喜随早些年探索的一类儿童活动设计方法。大概归纳为通过设计元素高度统一,来构建的风格独立、空间沉浸、有故事带入感的空间。 由于场地被面积巨大的消防登高面所占据,因而无法像我们其他项目的处理手法,如塑造起伏的大地地形来统摄复杂的儿童活动器械,或是用茂密丰厚的自然植物来遮掩弱化儿童装置的体量。甚至是否能够让儿童场地不显得空旷暴晒,提高完整度避免割裂感,都成为了摆在眼前必须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于是设计策略上,我们卡着消防登高范围的两侧,设计了对望呼应的装置,让中间夹着的登高面,看起来像是有意留出的中庭。其中使用面积较为富余的一侧做出立体两层的空间,即安置一座巨大但形式简洁扁平的风车,来统摄整个场地,构成远眺而来的视觉焦点。另外布置了一条贯穿全园的列车轨道,将儿童装置部分和大面积的消防登高场地串联缝合起来,增强其空间一体感,以及游玩路线的闭合体验。 项目交付建成一年之后,再去现场回访,方才补拍了本文中的这些照片。当地的社区生活已然日复一日自然紧密地发生在这片场地上,巨大的空地使用面积,也成为了奔跑和多种自发聚集活动的场地。 在项目宣传资料准备的漫长过程中,我们也尝试请来了插画艺术家,结合场地的独特设计氛围和理念,创作了几副风格奇幻,如动画魔法世界的插画作品。以期让设计中偏于感性和孩童视角想象力的一部分,更加贴切地传递和展现。现实的三维世界是复杂的,站在场地上,或是拿任何一张实景照片来看,远处建筑上的窗户,近处地面上的污渍,场地上孩童以及大爷大妈们的穿衣风格,大树和灌木丛的形状……巨大饱满的三维信息量扑面而来。 这对于还正在学习认知,试图接受理解这个世界的小朋友们来说,信息的冗杂无疑是一种负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场地设计中,采用扁平而统一的空间形式和色彩,尽量简化不必要的注意力干扰因素。 类似的,在建成展示阶段,当以照片来传递设计意图时,不同人接收到的画面感受,也会因为复杂综合的干扰信息而产生差异。那么风格清晰,感情色彩明确的插画方式,或许可以弥补传递一些现实之上,关于想象世界,关于成长和陪伴的细腻色彩吧。
△插画-风车花园童话世界 ©黄思倩MAYLOVE 项目名称 | 风车花园 · 社区里的童话世界 甲方单位 | 越秀地产 项目地址 | 广州市番禺区·越秀·文颂华府 项目面积 | 1300 ㎡ 竣工时间 | 2023年8月 设计单位 | 喜随设计 设计团队 | 胡一昊 彭阳 李振阳 蒲志洋 陈文琪 杨俏 韦灵墨 结构设计 | 张磊 摄影 | 喜随设计;拂若有光 插画设计 | 黄思倩MAYLOV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