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7-09 07:20 |
热干面
一碗国人皆知的热干面,承载了这座城市太多的记忆,它是武汉小吃的代表,同时也是武汉人的一种情怀。
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芝麻酱等各色调料,成品面条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三鲜豆皮
皮薄色艳,酥松嫩香的三鲜豆皮,是众多武汉特色过早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每次购买都要排很长的队。
如今武汉好吃的豆皮越来越难找,说得上名字的也有一些,诸如阿斌、王师傅豆皮、桃花岛豆皮、严氏烧麦家的等等,多年老字号,还是原来的味道,上午十点多排队的还是络绎不绝。
面窝
武汉人早上,最喜欢吃的是面窝。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热气腾腾的大油锅,金黄的面窝在里面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
鱼糊汤粉
一碗湖汤粉一根油条,是这里每个人的标配,Q弹的细粉一定要搅拌均匀后拌上油条。脆脆的油条配上鱼鲜胡辣的糊汤,一口脆爽一口胡辣一口鲜美。
老杨家鲜鱼糊粉开在吉庆街上,据说有20几年的历史了,因为做法传统,最受老武汉人的喜爱。这么多年没有改过配方,依然按照最初的方式一板一眼的做。
四、扬州——一座因炒饭名扬天下的城市
千年古城扬州,是继成都、顺德、澳门之后,我国“最年轻”的新晋世界美食之都。
扬州菜肴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清灵、毓秀,原材料虽不像粤菜那样名贵,却以江湖河鲜为主,刀工精细,以本味本色为上乘,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扬州炒饭
闻名天下的扬州炒饭,看似不起眼,实则却是扬州最正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世界各国许多人士都是先知扬州炒饭而后知扬州的。
扬州人对吃很是讲究,一道普通的炒饭都需要做的色香味俱全。
烫干丝
烫干丝和大煮干丝,是扬州和泰州一带的传统地方小吃,早茶名点之一。
口味清淡、滋味醇和的烫干丝,虽然切的很细,但并不是要细嚼慢咽,而是佐茶之用,带着酱汁大口吃下,再来一杯茶水下咽,别提多爽快了。
文思豆腐
曾经在《舌尖上的中国》领略过文思豆腐的美妙,只记得切出来的豆腐丝如发丝般精细,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还一度成为清宫名菜。
豆腐丝切好后,放入清水中润开,根根清晰,粗细均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仅仅是这一道菜,至少也要练三年以上才能达到如此技艺。
蟹黄汤包
扬州早茶里最有名的要属蟹黄汤包,整个包子的所有精华都在浓厚的汤汁里,最传统的吃法就是用嘴吸,现在很多人也会用吸管。
汤汁吸得差不多了,在薄薄的面皮上咬开一个口子,剩余的金色浓汤便徐徐渗了出来。看得见的蘸满蟹粉的肉,肉香四溢。
五、苏州——一座“不时不食”的城市
说起“人间天堂”苏州,它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同时也是一方有山有水、钟灵毓秀,处处透露着繁荣富庶与风流潇洒的鱼米之乡。
“不时不食”是这里美食的最大特征,老底子的苏州人总爱追寻四时不同的美味。
松鼠桂鱼
春日里肥美的松鼠桂鱼,是集色、香、味、形为一体的苏州名菜,乾隆下江南时曾频频点名,被誉为是苏帮菜的代表之作。
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粉蒸肉
有老苏州戏称,一年四季就是要吃好四块肉,春季吃酱汁肉、夏季吃荷叶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吃的是与酱汁肉很容易混淆的酱方肉,你在一个季节,是见不到苏州人吃其他季节的菜。
入口即化的粉蒸肉,用新鲜荷叶包着蒸,清香四溢,就像闷热夏日中的一丝清凉。
大闸蟹
秋日阳澄湖的大闸蟹,肉质细嫩、膏似凝脂、闻名遐迩,正印证了章太炎夫人的那句话:“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苏州有谚语云:“西风响,蟹脚痒”。此时苏州的大闸蟹已长足,来苏品蟹正当时,蟹肉的鲜、蟹膏的香、蟹油的浓,所有蟹的精华都引人垂涎,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羊肉汤
苏州人冬季有喝羊肉汤的习惯,风味独特、滋补醇厚、鲜而不膳,乃冬令第一佳品。
苏州最有名的【藏书羊汤】,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端上来的,汤色奶白,比较浓郁的一款。放点胡椒粉,舀一勺,热腾腾毫不腥膻,口感顺滑。
这几座城市,景美不美我们暂且不论,单就美食就让人念念不忘,值得你为之奔赴~ 世界艺术精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