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7-07 10:08 |
书中第二十五回,黛玉去看望受伤的宝玉时,王熙凤问她暹罗国进贡的茶叶好不好喝。 黛玉还没回答,宝玉说:“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跟着说:“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 听了这两人的话,凤姐有点下不来台,也只好自嘲说了一句:“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 此时,林黛玉却很懂事的说:“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还说要打发丫头再到凤姐处取些来。 茶好不好吃不知道,但黛玉能适时维护凤姐的面子,这点就比宝钗强。不管怎样,那都是凤姐送的,是凤姐的一番心意,直接一张口就说不好,这让送礼的人很尴尬的。 宝玉是自己人,他平时和凤姐熟,又是贾府凤凰般的存在,他这样说也就算了。而宝钗一个客人,主子送东西给她是给她体面,她还嫌三嫌四的,极为无礼。 黛玉的话让凤姐挽回了面子,凤姐平时与黛玉的关系也很好,说话间凤姐打趣了黛玉一句:“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吃茶”在古代婚俗中,象征着女子接受婚约。凤姐此话便是戏谑黛玉与宝玉的关系,调侃她应成为贾家的媳妇。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凤姐可能是说者无心,只是打趣黛玉,并无讽刺宝钗的意思。但宝钗却听者有意,凤姐的话让她像卡了一根刺般难受,她受刺激了。 宝钗为什么受刺激?因为她也吃了贾家的茶,她也是贾府的表小姐。可是凤姐却只对黛玉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明明眼前两位表小姐,都吃了贾府的茶。而凤姐这样嘴巧的人,明知薛钗也吃了茶叶,却只向黛玉开这样的玩笑。她置宝钗于何地了? 更要命的是接下来凤姐还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哪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这句话换个意思来看,就是嘲弄宝钗的出身,薛家的门第、根基、家私,哪一样都配不上贾府,也就是宝钗配不上宝玉。 凤姐或许有,也或许没有这个意思,但宝钗自己心中有鬼,自然会认为凤姐在讽刺她。 凤姐就算真的讽刺她,也没什么不对。毕竟宝玉是贾府的金凤凰,他能说的话却不代表薛宝钗也能说。宝钗虽然每天早中晚跑宝玉卧室打卡,但这并不能代表她就是宝二奶奶。 宝玉和自己的亲嫂子说话可以不太注意,可是宝钗不能也理所当然的以为自己也可以不注意教养。当然宝钗无礼归无礼,凤姐一般也不与她起冲突,毕竟王夫人的关系还在那里。 但凤姐似无心又似有心的一句玩笑话,却让宝钗狠狠记住了。 后来宝玉凤姐着了魔怔,几乎没了性命。待到他俩终于有了起色时,黛玉忍不住念了一句佛。 宝钗听了马上嘲笑黛玉:
“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
这种时候,不只是黛玉,其他人应该也都是长舒了一口气,心中也在默默念佛吧。但宝钗却硬要将黛玉对宝玉凤姐的担心,曲解成黛玉念佛是求姻缘。 凤姐宝玉刚经历过性命攸关的时刻,这种场合下,宝钗的话真的一点都不好笑,所以她的话一出口便冷场了,在座无一人发笑。 为什么大家都不笑,因为这不叫幽默。其实他们都清楚这话说得很低级,只是礼貌原因也不好当面反驳她,所以大家干脆都沉默了。黛玉也只啐一口就完了,并没有和她计较。 这话若是反过来,由黛玉这样说宝钗,那不得了,宝姐姐可不会轻易饶了她。 宝玉说一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宝钗便马上勃然大怒,迁怒骂靛儿,又讥讽宝黛才懂得“负荆请罪”,甚至第二天还对宝玉冷着脸。 宝姐姐遵循的原则是,她说别人可以,别人说她不行。 凤姐那天和林妹妹说的“吃了贾家的茶,要当贾家的媳妇”这话,俨然成了宝钗的心结。 到了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饭后憨湘云醉卧芍药裀,而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此时袭人端了两杯茶过来,宝玉拿了一钟。
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
宝钗这做法是大家小姐所为?不渴却要漱口?漱口也不是不可以,但正常应该让黛玉先喝了她再漱吧。 可她不,她一把抢过去先喝了一口,再将剩下的半杯塞黛玉手里。哪有让人喝她漱口剩下的茶的? 宝钗此举,为的还是凤姐那句戏言呢。“吃了贾家的茶,怎么还不做贾家的媳妇?”她心中恨恨的,要黛玉喝她的漱口水。 她这行为,袭人见了都觉得不合适。
袭人笑道:“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黛玉的做法,她接过宝钗的漱口剩水,一饮而尽。黛玉没有生气,并且还很体贴的给宝钗找了个理由,夸她想的周到。 黛玉喝了这茶,是黛玉的家教和修养。 相比之下,宝钗会意识到自己的无礼吗?文中没说,但估计不会。宝姐姐一向好为人师,自认为自己博览群书,无所不知,对于别人的客气话,想来是理所当然地照单全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