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6-27 08:35 |
,这座位于中国西北戈壁沙漠边缘的小城,因其拥有举世无双的千年艺术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作为敦煌艺术中的大观,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美学风格。
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包含了崇高与优雅之美、对称与和谐之美、阴柔与阳刚之美等等,让它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也让后人为之感叹!
敦煌艺术本质上是宗教艺术,佛教哲学中的“十二因缘”、“四谛”、“涅槃”等都指向苦难的崇高和崇高的苦难。从美学上说,崇高的本质在于使欣赏者由恐惧转为愉悦,由惊赞化为振奋。
在众多壁画里,佛陀被描绘成身处慈悲与智慧的光环之中,这种神圣而庄严的形象,向人们传达出一种超越生死苦痛的精神寄托。
在欣赏壁画时,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仿佛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祥和之地,从沉重的现实中发现希望与慰藉。
伎乐飞天和反弹琵琶的形象是敦煌壁画中优雅之美的典型代表。
伎乐飞天轻盈如燕,在空中翩翩起舞,身姿曼妙,衣袂飘飘,宛如从天而降的仙子,脸上洋溢着恬静优美的神情,手中拿着各种乐器,仿佛能奏响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尽显阴柔之美与优雅之姿。
反弹琵琶的女子则将音乐与舞蹈完美融合,她以高超的技艺和优美的舞姿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感染力,其矫健优美的身姿体现了人体之美和力量之美。
如果说“伎乐飞天”因带有西域的野性之美而张扬出一股清新野逸之风的话,那么,中唐时期塑造出来的大量优美人体则是人类理性之美的集中表达。
从洞窟整体布局来看,南北两侧的壁画往往呈现出完美对称的状态。这种对称的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视觉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秩序井然、和谐平衡的神圣空间之中。
同时敦煌壁画中的图案也具有对称特征,比如西魏第285窟南壁“五百强盗成佛图”中建筑屋顶上的斗鸡图;隋代第292窟人字披西披龛下的双狮忍冬图案;隋代第277窟西壁龛口的联珠纹边饰等等。
对称能产生整齐、稳定的形式美,但严格的对称也容易造成呆板,在敦煌壁画中,大凡出现对称特征的地方,几乎都同时存在一种竭力追求不对称的情况。
画中大量运用对称含不对称的艺术手法,使宗教画变得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敦煌壁画在色彩运用上堪称一绝,画师们巧妙地运用各种色调,使其在画面上和谐融合。
敦煌壁画中形象的色彩,主要按照“随类赋彩”的标准,并且赋以重彩,使画面显得辉煌、明快、浓重、热烈,同时又在一幅画面上达到色彩的统一。
隋代壁画在细腻中敷金饰彩,使画面增辉;唐代壁画五色辉映,重视色彩自身的装饰作用,在涂色敷彩的基础上,创造了“叠晕”、“青绿叠晕法”。
在敦煌壁画里,随类赋彩还可以理解为以情赋彩、随意着色,这种具有主观意向性的色彩还具有象征意义,通过强化壁画中的内容和画中宗教人物的象征性,起到宗教感化的作用。
如果你也想领略这份震撼千年的美学盛宴,赞那度特别推荐【精致小团】暑期敦煌&瓜州5天4晚穿越千年之旅,8月22日出发,与艺术对话,与名师同行,带你沉浸式体验老祖宗的超绝审美!
本次暑期,将由资深敦煌学学者全程带队讲解,还可享 VIP 专属用车,深入敦煌壁画的特窟,感受千年敦煌的艺术魅力!
满壁风动的敦煌艺术 莫高窟,是敦煌最著名的石窟,它的开凿始于十六国时期,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
▲ 赞那度实拍 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敦煌壁画的图案品种繁多,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符号,除了有丰富的佛像画、经变画及故事画以外,还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植物图案,有莲花、忍冬、生命树…...
植物图案作为极其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贯穿于壁画之中,画中花树丰茂、林草青郁、佳木繁阴,物种内涵丰富。
敦煌壁画图案当中几何形的样式也非常多,有结构稳固同时又很美丽的阿拉伯图案,又有古希腊的平行样式的花纹以及波浪式花纹等,繁杂的花纹、独特的秩序、强烈的视觉效果......
我们将搭乘VIP 专车前往实体洞窟,无需排队拼车,近距离感受石窟艺术的震撼;行程特别安排单团包场特导精讲(特窟2个+精选窟6个),为你解读敦煌艺术的深层表达。
根据敦煌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莫高窟旅游开放公告》,2021年,莫高窟开放10个特殊洞窟,分别是45窟、57窟、156窟、158窟、159窟、217窟、220窟、254窟、275窟、321窟。
第45窟被称为“最美菩萨塑像”所在地,这个特级保护洞窟据推测营建于盛唐时期,其中的菩萨塑像被誉为“最美菩萨”。
南壁绘制的观音经变取材于法华经观音普门品,画面情节丰富、描绘生动、构图巧妙、扣人心弦,皆为现实社会之真实反映,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资料。
▲ 莫高窟第45窟大势至菩萨 57号特窟别名美人窟,因南壁有一尊造像优美的胁侍菩萨像。佛像头戴化佛冠,上身半裸,肩披长巾,身佩璎珞,体态优美,肌肤细腻,身体略呈 S 型,目光下视,若有所思,显得富贵而华丽。菩萨两眼微微下视,身体稍稍内倾,又显出了东方女性之美。
▲ 莫高窟第57窟美人菩萨 158号特窟藏有莫高窟最大的涅槃像,整身佛像头南脚北,神情安详平静,姿态优美典雅,实为莫高窟最具传神魅力感化人心的佛像。此外,在涅槃像周围描绘了嚎啕大哭的弟子、沉着冷静的菩萨以及非常特殊的以割耳朵、刺胸、剖腹等百态众生的举哀图。
作为吐蕃统治时期的代表洞窟,第159窟此窟保存着当时吐蕃国王的形象,以及文殊经变中超生动的伎乐。
敦煌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第254窟,该窟是现存莫高窟最早开凿的北魏时期的洞窟之一。
丝绸路上的万佛峡 榆林窟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的南山峡谷中两侧砾石崖壁上,因榆林河从峡谷中穿流而过,两岸榆树成林,故得名榆林窟,又称万佛峡。
榆林窟大约始凿于北魏时期,历经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朝代的兴建和重建,现有洞窟43个,其中东崖11窟,西崖32窟。
这其中还隐藏着中国已知最早的《西游记》原型的出处。在榆林窟第3窟主室西壁的南侧,有一幅《普贤变》。
画中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在岸边遥望远方,弯腰合十。身后的弟子猴脸人身,龇牙咧嘴,也跟着礼拜,马背上驮着光芒四射的佛经经包。
这一壁画内容出自公元11至13世纪西夏时期的“玄奘取经图”,画中出现的猴行者,比《西游记》还要早300多年。
榆林窟与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同属敦煌艺术系统,是莫高窟的 “姊妹窟”,它的壁画和彩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唐代至元代的佛教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 西夏 榆林窟3窟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 第25窟是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也是敦煌石窟中唐时期最重要的洞窟之一,其中唐代原作壁画《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被誉为旷世精品。
五代第19窟前甬道的《地狱变》、第32窟北壁东侧的《维摩诘经变》中的 “围棋图” 等,这些壁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
榆林窟的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佛坛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等三种,各类窟形均始于唐代,以后成定式沿用。其中第6窟内的弥勒大佛高约25米,规模宏大,体现了唐代的恢弘气象。
本次行程特别安排单团包场特邀精讲,更难得的是还会包含2个特窟,特窟通常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部分特窟因保护需要不对外开放。
沙漠迪厅燃情之夜 在敦煌漫无边际的沙漠中,有一片神秘的绿洲——鸣沙山月牙泉,月牙形状,就像是上天给予敦煌的礼物,千百年来,它都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
这里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 “塞外风光之一绝”。沙峰林立,沙粒细软,颜色如金。
每年夏天这里就会化身成为沙漠迪厅,光影艺术将沙丘变身成变幻莫测的巨型幕布,轰轰烈烈的万人演唱会将会在这里上演!
今年从6月20日起,每周一、三、五、六,星空演唱会正式回归!想象一下当你站在滚烫的沙砾上,背后是连绵起伏,在月色下泛着温柔光芒的沙丘,面前是激情四射的舞台,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沙漠的热情,钻进你的心里!
另外,七一 八一 七夕 国庆 中秋,这些重要节庆日,还会有专场演出!
这场演唱会可不只是听觉的享受,更是一场顶级的视觉盛宴。灯光秀一开场,绚丽多彩的灯光瞬间点亮整个鸣沙山。沙丘的轮廓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像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即将苏醒!
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可以骑着骆驼穿越广袤的沙漠,感受“沙漠之舟”的独特魅力,同时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尤其是日落时分体验,气温低还可以欣赏夕阳。
图片来源 当地旅游局 / 官方微博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