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阅读
  • 1回复

[娱乐八卦]改变你一生的震撼预言:为什么说念地藏菩萨圣号,就能改变命运?[5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6189
金币
568163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4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27) —



不管你是不是佛教信徒,相信你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句话是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不过并不是经书中的原文,而是对经书的中心思想---地藏菩萨发下的宏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总结。
之前我们讲过,助你摆脱焦虑,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金刚经》,如果非要挑出一本比《金刚经》还要神奇的佛经的话,那我首推《地藏经》。

有人说,地藏经是造物主在地球online游戏中留下的唯一通关外挂,只要诵读此经,或者复诵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消除业障,心想事成。
诵读地藏经达到一定的次数,在你的余生,地藏菩萨掌管的幽冥众生都会为你保驾护航,让你无病无灾、幸福喜乐。
今天这期节目咱们一次性讲明白《地藏经》为何会有这么神奇的感应力,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科学依据。

佛陀托孤
《地藏经》,全称《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本大乘佛教经典,「本愿」是「一切佛菩萨之根本大愿」的意思。
全经共17035字,分为13品,整体内容是释迦摩尼佛在欲界的第二重天,即忉利天宫,为其母亲摩耶夫人说法的的故事。
在之前的视频中,我们已经多次讲过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佛,原名悉达多·乔达摩,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其生母摩耶夫人生下他7天后,便没有任何病苦征兆,突然辞世了。

摩耶夫人死后升入了忉利天。忉利天是欲界六欲天的第二重天。佛教将宇宙划分为了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
其中欲界是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六道众生杂居的地方。人、阿修罗、天人为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则为三恶道。
欲界从下往上依次可以分为地狱、人间、和六欲天三个空间。地狱是饿鬼道的居所,人间则是人道、畜生道、饿鬼道的杂居之地,六欲天是天人道的居所。

阿修罗道则居住在欲界中的佛教神山须弥山的北侧大海之下。佛教观里,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也是连接天界和人间的轴心。
天人道居所之所以叫「六欲天」,是因为这里又分为六重天,第一重天,也就是六重天的最底层,是「四天王天」,它位于须弥山的山腰处。
六欲天的第二重天,也就是佛陀生母摩耶夫人所在的地方---忉利天,位于须弥山的山顶,这里又被称为三十三天。

并不是说这里又分成了33层哈,而是说,这里的东南西北各有八天,四八共三十二,而忉利天处于中间,所以又叫三十三天。
忉利天里的天人,平均寿命1000岁,人间的100年等于这里的1天。忉利天之上,也就是须弥山的上空还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四重天。
欲界中的六道众生皆有色身,也就是物理上的身体,也有饮食男女之欲望,天人道也不例外,他们皆受轮回之苦。

虽然天人道寿命长、福报高,但寿命终结,福报结束后,仍然后堕入轮回,不过天层越高的天人,欲念就越低,寿命也越长。
比如四天王天中,天人的寿命是500岁;忉利天中,天人的寿命是1000岁;他化自在天中,天人的寿命就达到了16000岁。
整个欲界之上,是色界,这里分为18重天,这里居住的天人已经脱离了男女情事的欲望,但是仍然有物理的色身,所以被称为色界。
色界天之上是「无色界天」,分为四重天,在这里,没有任何形质的东西,只有纯粹的精神和意识的存在。

欲界的六欲天(6重天),以及其上的色界天(18重天)、无色界天(4重天),共28层,因此佛教的天界也被称为28重天。
《地藏经》诞生于释迦摩尼佛在忉利天宫为其生母讲经之时,但其内容其实是对地藏菩萨的功德和修行事迹的赞叹。
开篇第一品就说,十方世界,诸佛菩萨,以及所有各类众生,一听说释迦摩尼佛要为其母说法了,全都聚集到了忉利天宫。

释迦摩尼佛问身边的文殊菩萨说,你看聚集到这里的众生,有天龙鬼神,来自此世界的、他世界的、此国土的、他国土的,你知道有多少数吗?
文殊菩萨回答说:世尊,就算以我所获得的神通力量,花上一千大劫这么长的时间来测算,也还是不能将这些众生数完。
接着,佛陀又告诉文殊菩萨说:这些众生都是久远以来,已经被地藏菩萨度脱的、正在被地藏菩萨度脱的,和未来将被地藏菩萨度脱的。
佛陀开篇讲的这句话非常重要,它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所有时空,也就是说你我都在这众生之中,这点我们后面会再展开来细说。

在《地藏经》最后一品中,释迦摩尼佛又郑重地说道:地藏,我把今后一切世界、一切众生都托付给你了,在未来的救世主弥勒佛成佛之前,你要以你的神通智慧力量,使众生都得到解脱,永远脱离种种苦难,在弥勒佛出世时,统统得到授记。
要理解这段话,就要先了解佛教著名的末世预言。
根据《佛说法灭尽经》的记载,释迦摩尼佛在灭度前曾预见,自己创立的佛法真道会逐渐衰退,届时魔道将会日益猖狂,混入佛门,搅乱正法,他们披着袈裟,却贪恋世俗享乐,饮酒、吃肉、杀生、贪昧,无恶不作,没有一点的慈悲之心。

人类的寿命也越来越短,由于过度放纵淫欲,人类失掉了大量精气而短命,很多人四十岁就白了头。这一时期被称为末法时代,而我们如今都生活在这一时代。
这般历经数千万年后,弥勒佛将降临世间,届时天下安定平安,毒气消除五谷丰登,人高八丈,寿命全都八万四千岁。
有人可能会问了,那弥勒佛降世之前,众生该怎么办呢?只能在苦海中挣扎吗?

所以《地藏经》最后一品,佛陀才说了那样一段话,将众生都托付给了地藏菩萨,因此《地藏经》也被视为释迦牟尼佛在入灭前的托孤咐嘱经。
那么地藏菩萨究竟是谁呢?祂有着怎样的修行经历,才能让释迦摩尼佛放心把所有众生都托付给祂呢?

地藏菩萨的三世
《地藏经》的第一品和第四品,分别记录了地藏菩萨的两次前世,这两次前世都是女性,分别是婆罗门女和光目女。
婆罗门女的故事发生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时期,那是极其遥远、无法计算的过去。那个时代的佛陀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而不是释迦摩尼。
所谓像法,是佛教术语,指的是佛灭度后,佛教教义依然存在,但真正证悟果位的人数减少、佛法衰微的时期,是佛法在人间传承的第二阶段,介于正法时期和末法时期之间。

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时期,印度一户高种姓人家诞生了一位福泽深厚的婆罗门女,不管她去到哪里,做什么,都有诸天神的护佑,但婆罗门女的母亲却不信因果、毁谤三宝。
婆罗门女曾屡次劝诫自己的母亲,希望她能恭敬三宝,拜佛忏悔,但母亲拒绝这么做,后来母亲死后堕入了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地狱道最可怕的存在,没有之一。
有人说无间地狱是18层地狱中的最后一层,《地藏经》第三品中是这么描述无间地狱的:延绵一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整个地狱里上上下下全都着着大火,里面的刑具也烧得通红。

喷着火的铁蛇、铁狗在狱墙边缘来回奔跑,驱赶那些想爬出狱城去的罪人。之所以被称为无间地狱,还有五方面的意义。
第一,时间无间,日夜受罪,没有间歇。
第二,身形无间,身形会布满整个空间,没有间隙,这样身体处处都要受到果报和折磨。
第三,苦事无间,各种各样的刑具,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苦楚不断。
第四,业网无间,无论男女老幼,身份是贵是贱,都要一同受此果报。
第五,念念无间,从堕入无间地狱开始,到果报结束,想求一念喘息的机会都不得。此为「五无间」。

婆罗门女知道母亲在世时作恶业,一定会堕入恶道,于是变卖家宅,四处广结善缘,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佛塔前,大兴供养。
一天,婆罗门女在寺中的佛像前,啜泣良久。空中突然传来了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声音说:「圣女!别再如此哭泣、哀伤了!我来告诉你,你的母亲究竟投生何处了。」
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让婆罗门女供养完毕后,返回家中,端身正坐,念祂的名号,就能感应到母亲的去处。婆罗门女照做了。

端坐一日一夜后,婆罗门女忽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可怕的海边,海水翻涌沸腾,众多铁身恶兽在海面上东西追逐,成千上万的男子、女人在海中冒出头来,然后瞬间就被这些铁身恶兽争相吃掉了。
场景之触目惊心,让婆罗门女不敢久视,此时,掌管此地的无毒鬼王出面相迎。婆罗门女问无毒鬼王,这是哪里。
无毒鬼王说,此处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婆罗门女又问,我听说地狱就在大铁围山内,这是真的吗?

无毒鬼王说,所有的地狱,都在大铁围山里边,其中大地狱十八所,次一等的有五百所,再次一等的有成千上万,不计其数,名称也都不一样。
婆罗门女刚才见到的汹涌沸腾的海水只是千百种地狱中一种,她非常担心母亲的处境,就又问无毒鬼王,知不知道母亲投生到了何处。
鬼王告知婆罗门女说,虽然你母亲生前不信因果、毁谤三宝,但承蒙你的孝心,为其设供修福,如今她已脱离地狱苦报,升至天界了,而且不仅她升至了天界,其他在无间地狱受苦之人,也都一起离苦得乐,超生天界了。

说完这些话后,鬼王就合掌消失了。顷刻间,婆罗门女犹如大梦初醒,深有体悟。
于是,便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佛像前,发下誓愿:「从今往后,要尽一切可能,为所有罪苦众生,广设种种方便,令他们都离苦得乐,皆得解脱!」
讲完婆罗门女的故事后,释迦摩尼对身边的文殊菩萨说道,婆罗门女其实就是地藏菩萨的前身。

地藏菩萨的另一个前身是光目女。光目女的故事与婆罗门女的故事十分相似,也是发生在极其遥远、无法计算的过去,这次是清净莲华目如来像法时期。
一个叫做光目的女子,拿很多食物供养了一位罗汉。
罗汉问她:「你发愿来供养我,确实是会得到大福报的,但是你想求些什么呢?光目回答说:「我母亲亡故不久,我想做些功德来超度她,也想知道,她究竟投生到什么地方去了。」

罗汉怜悯她一片孝心,就入定观想光目母亲的去处,结果看到光目母亲堕入了恶道,正在受极大的痛苦,罗汉就问光目说:「你母亲生前造了什么业啊?要受这么大的苦?」
光目回答说:「我母生前有个坏习气,贪口欲,喜欢吃鱼、鳖之类的食物,特别是鱼子、鳖蛋。这种东西个头不大,一次能吃掉不少数量。
那是成千上万条生命啊!尊者,您发发慈悲,教教我用什么方法才能救度我母亲。」

罗汉再次被光目的孝心所感动,就告诉她,你可以诚心供养清净莲华目如来,或许还有用。光目照做了,每天敬拜清净莲华目如来像。
一天夜里,光目在梦中,见到了清净莲华目如来金身,灿烂的光芒照亮了一切,清净莲华目如来告诉光目,「你母亲不久后就会出生在你家里,出生后,马上就会开口说话。」
果然,几天后,光目家里的一个婢女生了一个孩子,还不到三天就会说话。

她悲悲切切地哭着告诉光目说「我前世是你母亲,自从死了以后,一直在黑暗的恶道里轮转,所受的苦痛几百年、几千年也说不完,承蒙你的孝心救度,我才能暂时出来。但我这一世的寿命很短,只有十三年。死了以后还得堕入恶道中去。」
光目听了这话之后心痛不已,她对着苍天发愿说:「十方一切诸佛啊,请您们慈悲怜悯我,如果我的母亲能永不再经历三恶道,我愿从今天起,直至今后无限长的时间里,竭尽一切所能,救济、超度三恶道中的一切罪苦众生。待所有罪苦众生统统都成了佛以后,我才会证得菩提而成佛。」
这便是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愿景的由来。

而清净莲华目如来听到光目的发愿后,说道「光目,你能发大慈悲心,为你母亲发这么大的愿力,那我以佛眼来观察,你母亲的因缘业力,将在这一世结束。
下一世,她将投生为梵志(也就是婆罗门种姓的人),寿命为一百岁。再下一世,她会转世到无忧国土,寿命不可限量。
听完地藏菩萨两次前世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地藏菩萨都是因为要救母才发下宏愿的。

所以《地藏经》也被称为佛门孝经,它也是公认的用来超度不信佛的往生亲人的最有用的佛经,具体超度的方法,我们稍后再细说。
佛家是十分重视孝道的,孝道也是因果的一种,我们每一世都是由众多因缘和合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因是自己的业力,而最重要的缘就是父母缘。
有句话是「若这世间没有佛,那就孝顺父母,父母就是最大的佛」,孝顺供养父母的福报是现世报,可消恶业,纵使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也能转危为安。

说完《地藏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的两任前世,该来说说民间传说,以及史料记载中的地藏菩萨的原型了。
根据《九华山志》、《九华山化城寺记》等文献资料,地藏菩萨在历史上是能找到对应的真人的,他就是公元8世纪来唐求法的新罗国王室近属金乔觉,因此,地藏菩萨也被称为「地藏王菩萨」。
新罗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公元8世纪初,24岁的金乔觉携白犬谛听航海来唐,他法号地藏,故又名金地藏、释地藏。
所以很多佛经中都有「谛听」二字,它其实是地藏菩萨的坐骑神兽。在一些地藏菩萨画像中也能看到谛听的身影。

地藏菩萨原型人物—高僧金乔觉生的样貌奇特,颅骨高耸,而且力大无穷,有史料记载,他一人可敌十人,但与相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心性,虽然出身王室,但金乔觉淡泊名利,喜欢钻研佛家经典。
众所周知,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不少藩属国僧人前来求法,金乔觉就是其中之一。
当他行至安徽青阳县九华山时,被那里连绵百里、挺拔叠起的峰峦所吸引,于是就在山中找了一个洞穴,开始修行打坐,一坐就是75年,直到他圆寂为止。

饿了就吃白土、野果充饥,渴了就到山下去找水喝。根据《神僧传》记载,有一天,金乔觉打坐时被一条虫咬到了,他被吓了一跳,然后就出定了,
接着看到了一位身穿黑纱的妇人,在他面前叩拜说,非常抱歉,我的儿子不懂事,冒犯了您,为表忏悔,我愿在石崖边化出一条清泉来,供您饮用,说完话,妇人就消失了。
果然,不久以后,在金乔觉打坐的洞口附近,就有一股清泉流下来。

修行几年后,金乔觉被当地士绅诸葛节游山时发现了,诸葛节觉得这位僧人的生活实在是太过清苦了,就把此事告诉了九华山的山主闵公,号召供养。
闵公是个大财主,家财万贯,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听说金乔觉的事迹后,马上上山拜访,并说要布施山地,修建道场,问金乔觉要多少地,金乔觉说一袈裟所覆盖的地足矣。
正当闵公纳闷呢,一袈裟的地怎么够建道场呢,只见金乔觉把袈裟往空中一抛,袈裟化作了一片乌云,盖住了九华山的所有山头,闵公见状又惊又喜,就把整座山贡献给了金乔觉。
这段故事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当时九华山其实是叫做「九子山」的,后来世人看这片山峰连绵,就像九层莲花花瓣一般,就改叫它九华山。

8世纪末,99岁的金乔觉在九华山圆寂,他的弟子起初把他的色身放入缸中。
三年后打开,发现肉身依旧栩栩如生,丝毫没有腐烂的迹象,也就是说金乔觉的整个肉身都化为了舍利,如今这具肉身还被供奉在九华山的「月身宝殿」里。
九华山也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更离奇的民间传闻是,目前,九华山已经发现了14具肉身舍利了,其中13具为和尚,1具为尼姑,但九华山气候潮湿,降水充沛,根本不存在产生「木乃伊」的自然条件,难道真的是地藏菩萨的神通所致吗?
还有当地人说,每当深夜,九华山的周遭都会发出像地狱刑具摩擦般的声音,人们认为这是地藏菩萨到冥界去度众生了。
事实上,整本地藏经,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描述地狱的场景,堪称最震慑人心的佛经之一。
在这本赞叹地藏菩萨无量功德的佛经中,佛陀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篇幅去描绘地狱呢?只是为了警惕众生,不要作恶吗?事情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

无边苦海
《地藏经》的第五品就叫做「地狱名号品」,这一品中,地藏菩萨解释了千百种不同地狱的名号和里面的果报,比如拔舌地狱里,罪人的舌头会被拔出,牛会用犁来耕它;
挖心地狱里,罪人的心脏会被挖出,让夜叉来吞食;还有的地狱里有大铁锅,里面是沸腾的开水,罪人会被丢到铁锅里;有的地狱里是冰天雪地,把罪人的皮都冻得爆裂了;
粪尿地狱里到处都是恶臭冲天的粪尿,罪人在里边吃的、喝的、闻的都是这些恶臭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火床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等等,数都数不清。

不光是地狱里的折磨,犯下恶业的人还会在轮回中受尽报应,之后才会堕入地狱。比如偷盗的人,来世会得到受苦受穷的报应;犯不正当淫欲的人,来世会托生为雀、鸽、鸳鸯等鸟类;
造口业伤人的人,会得到家庭不睦、亲属间相互争斗的报应;脾气暴躁,乱发火伤害别人的人,来世会生得丑陋、四肢偏袒或残缺;
打猎或者长期杀生无度的人,会得到无端精神受刺激、突然发疯、终致丧命的报应;若不孝顺父母,甚至打骂父母的人,在今生或者来世,会得到天降横祸夺取性命的报应。
总之,任何一项恶业都是你造下的因,逃脱不了将来的果报。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获得解脱呢?还真有。

《地藏经》第七品「利益存亡品」中说,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是处于「中阴身」的状态的,此时的魂神孤孤单单、懵懵懂懂地游走在各个福罪审判厅之间。
而七七四十九天一过,他的业报就审定了,所有亡者的亲人要在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内做功德,回向给死去的亲人,这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超度不信佛的往生亲人的方法。
具体怎么做呢?如果能在亲人临终前,大声诵念佛菩萨或辟支佛的名号,被亲人的第七识、第八识接收到了,那亲人过往的罪业就统统消除掉了,这是最好的情况。

如果没能在亲人临终前诵念菩萨名号也不要紧,《地藏经》第12品「见闻利益品」中说:
在亲人死后的头七天内,每天拿香、花、灯、果、饮食、衣服等宝贝来供养地藏菩萨,诵念地藏菩萨的名号,将功德回向给亡亲,那亡亲也能脱离三恶道。
如果亡者生前没有做什么恶业,这份功德将会增加亡亲来世的福报。

如果活着的亲人能够做到三七二十一天里,天天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瞻仰、礼拜地藏王菩萨的形像,同时以恭敬心、虔诚心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达到一万遍,那地藏王菩萨就会显现「无边身」,告诉活着的人,亡亲现在在哪个世界里。
倘若再进一步,活着的人能每天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名号一千遍,一天不缺地连念一千天,也就是连念了100万遍地藏王菩萨名号,那么这个人余生将得到地方土地神、鬼差的毕生护佑,无病无灾,丰衣足食,各种不吉利的事都不会进他的家门了。
说到这儿,肯定会有人不服了,说我去,这《地藏经》怎么听起来就像是诅咒+强行推销性传教呢?可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很多照着《地藏经》中的方法去做的人,还真的获得了感应。

万千感应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曾讲过一件发生在他身边的真事儿,他一位朋友的父亲被医院下了死亡通牒,朋友非常伤心。
窦文涛给朋友出了个主意,说既然已经药石无功了,你不如试试念地藏经,回向给父亲,神奇的是老爷子后来竟然真的出院痊愈了。

还有一位北京的朋友,在网上分享他的真实经历说,从小她家就供有菩萨像,但那是她妈为了让她爸升官而供的,所以小时候,她对佛教并没有什么正信。
后来有一次,她在朋友的引荐下去见南方来的一位修行师父。师父见她第一面就说:你念佛吧!你有这个缘分,先念《地藏经》,觉得内心烦恼的时候,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这个圣号。
但当时网友并不太相信,就呵呵一乐,没太当回事。

师父临走时,还特意嘱咐网友说,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记得我说的话。网友很敏感,直接问师父,我是会有灾吗?师父没有回答,只说回去念佛吧。
后来到了2012年,这一年网友30岁,身体不舒服,去北京三甲医院挂了个号,检查结果显示,大概率是癌。
网友不敢相信,又换了一家医院检查,这次医生问她多大了,她说30了,医生只说尽快安排住院吧。

网友脑子一嗡,感觉天都要塌了,她至今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12年8月13号。因为网友找的权威医院、权威专家,医院床位非常紧张,排了将近一个月才排到。
这一个月期间,绝望的网友请了《心经》《大悲咒》,没日没夜地念经。有一天中午午睡时,网友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听到耳边响起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声音:念《地藏经》吧,念了你就好了。
她一下子跳了起来,开始念地藏经,之后医院的床位出来了,她被安排做各种检查,家属也都被叫来谈话。

手术当天,网友忐忑不安,浑浑噩噩地被推进了手术室,醒来时,助理医师对她说:术中病理显示是良性的,恭喜啊!
还没等网友回过神来,主治医生就来巡房了,笑着说,你真的是太幸运了,切开后,我发现那个瘤子已经开始自己萎缩了,二三十年来,我都很少碰到这种情况。
网友后来说,迷信也好,巧合也罢,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好好的,并且感恩一切。

还有一位北美的网友,在家诵读《地藏经》疑似引来了阿飘。
第一天,她只读了一半就口干舌燥睡觉去了,结果做梦梦到眼前一片白色,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听见大概有五六个人的声音对她说:你为什么不念完,我们都想听。
更多的人是坚持读《地藏经》后,发现家庭越来越和睦了,许愿考学、求职,都如愿以偿了,最重要的是碰到什么事情,都不怎么怕了。

作为感应最多的佛经之一,很多人诵读《地藏经》都有过神奇的经历,如果你也有的话,不妨在留言区分享一下。
可是这本花了大量篇幅描绘地狱,读起来甚至有些恐怖的佛经,怎么就成了众生的许愿簿了呢?结合之前我们讲过的《金刚经》,就容易参透其中的奥妙了。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破除四相,想要修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话,就要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不管是我自己,还是张三李四、男人女人、飞禽走兽、昆虫蚂蚁、树木花草、春夏秋冬、风雨雷电,甚至是时间等一切能被人类六根六识所感知到的东西,都是「相」,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简单来说,《金刚经》就是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那么按照这种逻辑,地狱其实也是一种幻相。
世上本无地狱,是你的业力所致,幻现出了地狱。《地藏经》之所以花大篇幅列举种种地狱的情况,其实就是在列举我们的心魔。

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一颗心来来去去不知道在天堂地狱间走了几回,当我们起瞋怒斗争的心,不就化身成了阿修罗吗?
当我们起嫉妒、猜疑、比较的心,被烦恼焦虑所困扰,所处的境遇跟地狱有差别吗?所以《维摩诘经》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在回到《地藏经》的开头,佛陀释迦摩尼说,被地藏菩萨解救的众生数也数不尽,结合地藏菩萨发下的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以及佛家的那句「地狱本空」,我们可以得出一则预言,那就是所有众生必将都得到解脱。

所有六道众生都有可能堕过地狱,而凡是堕过地狱之人,地藏菩萨都有度化他的因缘。佛教将宇宙万物众生分为了十法界,境界从高到低依次是:
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前四种被称为四圣,后六种被称为六凡,六凡众生依旧在死轮回中流转。
从名字中就能看出,地藏菩萨处于仅次于佛的第二法界,如果把我们所处的世界,比作一场虚拟游戏的话,《地藏经》就是地藏菩萨牺牲了自己的通关机会,为所有玩家配置了一个通关外挂。

当我们诵读地藏经,默念地藏菩萨圣号,笃信我们终将被度化时,这个外挂就被默默启动了,因为我们的意念、思想,是会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产生链接的。
这样说,乍听之下很民科,但我们一步步拆解后会发现,「意识决定物质」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物质可以理解为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而我们的意念、思想也是有能量的,脑电波是有频率的。

意识状态不同,频率也会不同。
而同频的东西会产生共振,相信很多人都玩过音叉,敲击一排音叉中的一个,没过多久,其他音叉也会发出相同的声调,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脑电波也会吸引同频的东西。
这其实就是佛教所说的「修心」,地狱唯心造,心净了,境就转了,所以「地狱本空」,从这种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地藏王菩萨。




1条评分金币+36
huozm32831 金币 +36 - 4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6189
金币
568163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4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小时前
《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深层解读:佛陀的托孤与地藏菩萨的大愿

一、《地藏经》的核心地位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内涵

《地藏菩萨本愿经》作为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以其独特的“托孤”主题和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成为佛教中极具影响力的著作。正如您提到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虽非经文原文,却是对地藏菩萨精神的高度概括,源自其“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核心愿力。

1. 佛陀的“托孤”:末法时代的救赎者
在《地藏经·嘱累人天品》中,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郑重将未来世一切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我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这体现了佛陀对末法时代众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地藏菩萨无量神通与慈悲的信任。

2.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出处与含义
此语虽非直接出自《地藏经》,但其精神内核贯穿全经。《地藏经》中明确记载地藏菩萨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前发愿:“我今尽未来劫,为一切苦恼众生,悉令解脱,我方成佛。”这种主动承担苦难、救度众生的决心,正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生动体现。它强调的是一种舍己为人、勇于担当的菩萨精神,而非被动堕入地狱,而是主动深入苦难之地度化众生。

二、《地藏经》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地藏经》共十三品,以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为主线,系统阐述了地藏菩萨的本愿、修行事迹及度化众生的方法。以下是核心品目的简要介绍:

1. 总纲:忉利天宫神通品
开篇描绘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为母摩耶夫人说法的盛大场景。文殊菩萨问佛聚集于此的众生数量,佛答曰皆是地藏菩萨久远以来所度化者,点明地藏菩萨度化众生的悠久历史与广泛影响。

2. 分身集会品
展现地藏菩萨无量分身从地狱、饿鬼、畜生等各道归来的情景,“衣毛悉皆血污”,可见其救度众生的艰辛。佛摩顶付嘱:“吾今殷勤以天人众等,付嘱于汝。”

3. 观众生业缘品与阎浮众生业感品
详细描述众生因贪嗔痴造作的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及其果报,并指出“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地藏菩萨以自身行为示范代众生受苦,“以手承火,代众受苦,皮肉焦裂而不退”。

4. 地狱名号品
列举无间地狱、拔舌地狱、剥皮地狱等种种地狱名号及其恐怖景象,警示众生因果不虚。“无间地狱”因“五无间”(时无间、形无间、苦事无间、业网无间、念念无间)而得名,是罪业最重者的去处。

5. 利益存亡品
强调诵读《地藏经》、称念地藏菩萨名号对亡者超度和生者利益的重要性。“若人临产、重病,但念汝名,汝当现形!”地藏菩萨承诺为众生消灾免难,“亡者如坠深渊,但得眷属一滴泪、一声佛号,我便以银绳提之”。

6. 嘱累人天品
佛陀再次将末法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天龙鬼神、男女善人、恶人……乃至临命终时,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并许诺“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能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者……百千劫中常得七宝具足……常得人天尊敬”。

三、地藏菩萨的前世今生:婆罗门女与光目女的故事

《地藏经》通过婆罗门女和光目女的故事,展现了地藏菩萨因地修行的核心——孝道与慈悲。

1. 婆罗门女救母:孝心感天动地
婆罗门女的母亲悦帝利不信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无间地狱。婆罗门女变卖家产,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前广设供养,并于佛前发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其孝心感动天地,最终使母亲及无间地狱众生皆得解脱。佛陀明确指出:“此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2. 光目女救母:发弘誓愿
光目女的母亲生前喜食鱼子(杀生重罪),死后堕入恶道。光目女请阿罗汉观察得知后,“一心念佛,恭敬供养”,并发下“若不先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恼,令其实乐,得至菩提,绝不成佛”的大愿。清净莲华目如来赞叹其愿力,并预言其母将脱离恶道,最终往生无忧国土。

这两个故事深刻诠释了“孝道”在佛教中的重要性,并将个人孝亲扩展到普度众生的大孝。

四、“诵读地藏经消除业障”的科学依据与现代启示

您提到《地藏经》被称为“地球online游戏通关外挂”,这种比喻虽夸张,却反映了其在信徒心中的强大感应力。从心理学和哲学角度分析:

1. 心理疗愈:正念与慈悲的力量
诵读《地藏经》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正念修行。专注经文能平息杂念,培养慈悲心。研究表明,慈悲心的培养能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心理韧性。经文中反复强调的“因果不虚”“善恶有报”,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规范行为,减少负面业力的累积。

2. 文化认同:集体记忆与心灵慰藉
《地藏经》在中国流传千年,“七月三十日地藏节”等传统习俗使其融入民族文化血脉。诵读经典能唤起集体记忆中的善念与敬畏心,在面对苦难时获得心灵慰藉和支持。

3. 行为引导:从理论到实践
经文不仅讲述道理,更提供了具体的修行方法:称念佛号、布施功德、临终关怀等。这些行为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布施培养慷慨心,念佛提升专注力,临终关怀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长期践行这些善法,自然能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五、三界说与佛教宇宙观:理解《地藏经》的空间维度

要深入理解《地藏经》,需结合佛教的三界说:

1. 欲界:六道众生的居所
- 地狱:三恶道之一,受苦之地。
- 人间:三善道之一,兼具苦乐。
- 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众生皆有色身和欲望。

2. 色界与无色界
- 色界:脱离男女情欲,仍有色身但更细微。
- 无色界:纯精神存在,无物质形相。

《地藏经》中地藏菩萨主要活动于欲界地狱道等恶趣,“安忍不动犹如大地”,故称“地藏”。其愿力遍及三界六道,“地狱不空”意味着他要度尽三界一切苦难众生。

结语:《地藏经》的现代价值

《地藏经》不仅是佛教经典的瑰宝,更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智慧和人文关怀。其核心精神——孝亲尊师、慈悲济世、勇于担当——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1. 个人层面:培养责任感与同理心,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韧。
2. 社会层面:倡导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3. 文化层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与因果观念。

正如释迦牟尼佛所言:“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典及地藏名字……百千万亿劫中不受此苦。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4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