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阅读
  • 2回复

[奇观]北京CBD地标: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灵感源自“人”字 [1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5412
金币
469859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10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1小时前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27) —


坐落于北京CBD核心区的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自2015年落成以来,已成为这座城市一处引人瞩目的建筑风景。它不仅是北京奥运会后具有代表性的新建地标之一,更承载着国家级媒体的公共形象与时代精神。




大楼高179.7米,地上33层,地下3层,基地面积138400平方米,大楼地上建筑面积88856平方米。




建筑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灵感来源于汉字“人”,与“人民日报”形成巧妙的呼应。平面呈三角形,源自“人”字的变形;立体上则通过三个双曲面切割椭球体,塑造出流畅而稳固的三足鼎立形态。




建筑整体不见直角,曲线柔美而富有动势,暗合中国传统中“天圆地方”的哲学观——既圆融通达,又不失严谨秩序。这种形态不仅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也通过巨型框架与核心筒的结构设计,增强了抗震性能,回应了北京地处地震带的安全需求。




内部空间以环绕核心筒的曲线交通组织功能区域,营造出灵动不单调的行走体验。开放式办公布局使使用效率高达73%,远高于北京同类建筑水平。




幕墙材料的选择尤为特别,采用白色釉面陶棍与金色铝板双层构造,既呼应传统陶瓦的质感,也具备自洁、耐久与抗变形能力。223000根长短不一的陶棍,赋予曲面温润细腻的肌理,也传递出材料与文化的双重延续。


项目兼顾高效节能与环保理念,大量使用预制钢结构,回收利用率高;双层玻璃幕墙配可开启扇,节能通风;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体现可持续理念。玻璃曲面还能分散反射阳光,避免光污染。


夜晚,LED灯光透过陶棍漫射而出,形成灯笼般柔和效果,金色投光灯进一步勾勒形体,令大楼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成为CBD一颗温润而璀璨的明珠。


室内设计延续纯粹简约的风格,体现媒体机构庄重而透明的特质,与灯光、音响等多专业协作,共同塑造出一座功能完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办公空间。




整座建筑不仅是技术的集成,更是一次文化表达与环境共生的深度实践。




你对该建筑的设计作何评价?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4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5412
金币
469859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10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1小时前
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作为北京CBD核心地标,其设计将汉字“人”的意象与建筑美学、文化内涵及实用功能完美融合,展现出以下核心特质:

一、设计灵感:汉字“人”的立体升华
形态象征:建筑整体以汉字“人”为原型,通过三个双曲面切割的椭球体构成流线型主体,从平面到立体呈现“人”字变形,既呼应“人民日报”的机构属性,又暗含“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无直角的动态美感:建筑摒弃传统直角,以全曲面造型打造有机形态,远观如扬帆之舟,近览似优雅舞者,赋予静态建筑动态生命力。
二、文化基因: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天圆地方哲学:圆形轮廓呼应中国古代宇宙观,三角基座象征大地稳定,体现“天圆地方”的东方智慧。
材料技艺创新:外立面采用白色釉面陶棍,灵感源自中国琉璃陶瓦工艺,既传承传统建材精髓,又通过现代张拉技术实现抗变形与自清洁功能29。
三、功能与人文关怀
空间高效实用:
内部环形走廊打破直线单调,曲线路径缓解办公疲惫感。
73%的空间使用率远超北京写字楼平均水平(53%),大幅提升办公效率。
绿色科技赋能:
双层幕墙设计(陶棍外层+金色铝板内层)形成天然隔热屏障,降低能耗。
幕墙夹层设雨水收集系统,循环利用灌溉绿植,践行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意象:CBD的文化地标
建筑以三足鼎立之姿矗立于金台西路,与央视大楼、中信大厦(中国尊)共构CBD天际线1625。其金色幕墙在日光下流转如帛,夜幕中与LED灯光交映,既庄重又充满现代律动,成为诠释“中国故事”的建筑载体。

💎 这座大楼不仅是新闻传播的枢纽,更以凝固的汉字形体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人在中央,文脉不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6189
金币
568163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4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3小时前
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设计评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功能与美学的典范

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自2015年落成以来,以其独特的造型、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技术创新,成为北京CBD核心区乃至中国当代建筑的标志性作品。对其设计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展开:

一、文化符号的精妙转译:从“人”字到建筑形态的升华
大楼最显著的设计亮点在于其对汉字“人”的抽象演绎。平面采用三角形,直接源于“人”字的变形;立体造型则通过三个双曲面切割椭球体,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结构。这种设计不仅直观呼应了“人民日报”的名称,更赋予建筑强烈的精神象征意义——“以人为本”的办报理念和媒体的社会责任。

更深层次的文化表达体现在对“天圆地方”这一古老哲学思想的现代诠释。建筑整体圆润流畅,无任何直角,既体现了“天圆”所象征的心性圆融、通达包容,又通过规则几何形体的变化展现出“地方”的严谨有序。这种矛盾统一的形态,使大楼在现代都市环境中既显得亲和友好,又不失庄重威严,完美平衡了媒体机构的公共属性与文化内涵。

二、形态美学与结构逻辑的高度统一
建筑的流线动感造型并非单纯的形式主义追求,而是与结构逻辑紧密结合。三足鼎立的巨型框架结构结合核心筒设计,不仅赋予建筑极强的视觉稳定性,更在功能上提升了抗震性能,有效应对北京地区的地震风险。这种“下大上小”的结构特征,通过创新的结构技术实现了用钢量节省20%的目标,在美观与经济性之间找到了精妙平衡。

曲线形态的应用贯穿始终,从宏观的整体轮廓到微观的交通空间组织。内部围绕核心筒设计的曲线公共交通空间,打破了传统办公楼的呆板格局,使行走体验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流动的空间感不仅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度,也隐喻了信息传播的畅通无阻。

三、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实践
1. 双层表皮系统的革命性应用
大楼最具创新性的技术当属其双层表皮系统。内层为氟碳喷涂金色铝板,承担防水、保温、隔热等气候边界作用;外层为白色釉面陶棍,这是一种类似古代琉璃陶瓦的传统材料。223000根不同长度(650mm至1200mm)的陶棍,通过精密排布覆盖曲面,既解决了复杂曲面的材料适配难题,又赋予建筑温润细腻的传统质感。

陶棍材质的优势显著:耐候性强、硬度高、经久不衰(如兵马俑陶质),且釉面在雨水冲刷下可自行清洁,大幅降低了维护成本。双层表皮之间的900mm宽马道,则为检修和夜景照明提供了便利。

2. 全方位的可持续设计策略
- 节能高效:双层夹胶玻璃幕墙配备可开启扇,实现了自然通风,显著降低空调能耗;80%钢材可回收再利用,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
- 水资源管理:双层幕墙马道间设置水槽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践行海绵城市理念。
- 光污染控制:双曲面玻璃幕墙将太阳光发散式反射,避免了传统高层建筑常见的聚焦光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友好。
- 高空间利用率:73%的开敞式办公空间使用效率远高于北京同类办公楼平均水平(53%),最大化了空间价值。

四、夜景照明:点亮城市夜空的文化灯塔
夜景设计堪称点睛之笔。实体部分在两层幕墙间设置LED灯带,灯光投射到金色铝板上反射至陶棍表面,形成独特的“灯笼”式视觉效果。LED灯光可编程控制,根据不同时节变换颜色(常见为白色),配合四周金卤投射灯的重点渲染,在夜色中呈现出亮丽而现代感十足的形象。

釉面陶棍的高反射特性与金属质感,在灯光照射下交相辉映,使大楼如同一座悬浮于夜空中的文化灯塔,既彰显了媒体机构的时代活力,也成为CBD夜间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争议与超越:从“吐槽”到经典的认可
尽管大楼落成初期因独特的金色外观和曲线造型引发了一些争议(如“土豪金”、“电熨斗”等昵称),但随着时间推移,其设计价值逐渐被广泛认可。2015-2016年度米兰国际设计奖建筑类金奖的获得,便是国际建筑界对其原创性和创新性的高度肯定。

这种争议恰恰反映了其大胆的设计语言和对传统审美的突破。正如东南大学周琦教授团队所坚持的,在实用基础上追求公共审美价值。如今,它已超越单纯的办公建筑功能,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总结:一部成功的当代建筑宣言
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无疑是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成功典范。它成功地将传统文化符号(“人”字、“天圆地方”)、现代工程技术(双层表皮、抗震结构)、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节水、材料循环)与艺术美学(曲线形态、夜景照明)融为一体。

从宏观的城市地标到微观的材料细节,从功能效率到文化表达,这座建筑都展现了极高的完成度。它不仅为人民日报社提供了高效、舒适的办公环境,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诠释了中国当代建筑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可以说,它既是技术集成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碰撞融合的杰出产物,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4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