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中国文化贸易: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跨越
在数智赋能下,中国文化贸易正不断进行结构转型、模式升级与效能突破,逐步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123。
发展现状
在数字文化贸易领域,中国已具备一定的全球竞争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网络视听等具有数智元素的文化贸易总额超过3700亿元,占文化贸易比重达25.8%。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有五千年文明积淀,加上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及其广泛应用的国内环境,完全有能力推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23。
内容结构转型:催生多种出海新样态
规模与形态的转变
中国文化贸易在规模层面,实现了从零散的点状突破向全面出海的跨越;在形态层面,完成了由传统文化形态主导向数字文化新形态引领的跃迁。以网络文学、网络微短剧、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持续释放动能,同时,沉浸式展览、虚拟大空间体验等新样态不断涌现。这些产品融合了数智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能打破传播壁垒,为海外受众提供感知中国文化的数字窗口23。
激活传统文化资源
数字技术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生命力。例如故宫博物院深耕“数字故宫”建设,已实现52%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转化,并以每年7万件的速率推进,让观众可沉浸式体验。一批以游戏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的创新表达,如《黑神话:悟空》等游戏赢得海外玩家喜爱与好评23。
实现在地化改造
要让全球受众为文化产品买单,需以受众为中心,跨越地域文化鸿沟。数智技术是实现这一在地化语法改造的关键,要求在语言翻译、开发设计全流程中,融入目标市场的用户偏好与文化习惯,让中国故事以“世界语态”走进海外用户内心23。
出海模式升级:凸显国际竞争新优势
IP的重要作用
好的IP是跨越山海的文化使者,一个经典IP可跨媒介衍生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为文化贸易打开更广阔空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进入全球共创IP新阶段,《庆余年》等作品形成了跨媒介IP生态链。在虚拟现实、AI生成等技术下,文化IP可突破传统媒介边界。国潮领域的泡泡玛特以LABUBU(拉布布)展现了IP的长线生命力,带动四大IP创收逾10亿元23。
平台的关键地位
平台是全球文化流通的高速路,中国企业的平台化出海展现出硬实力,在跨境电商、游戏等赛道表现亮眼。平台出海后需做好本地化经营,把握当地用户的使用和消费习惯,提供适合的内容和服务。对于微短剧,如何将中国剧本嫁接海外文化语境,需要政企携手解决23。
产业链的输出
产业链输出成为中国一些文化企业进行全球文化生态培育的尝试。如“熊出没”主题乐园成套出口中东等,输出的是“创意研发 + 技术标准 + 运营体系”的全产业链能力。IP开发、平台搭建、产业链协同发展标志着中国文化贸易从“卖产品”到“卖生态”的跃迁,中国不仅输出文化内容,更输出“标准制定权 + 生态构建力”3。
传播效能突破:创造文化贸易新未来
虽然文化贸易成效显著,但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效能、扩大文化影响力,还需要继续强化技术赋能、形成品牌矩阵,同时补齐资源短板,解决数字语料库缺陷的问题,以迈向文化贸易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