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发展报告》,粤港澳大湾区今年上半年的招聘职位数占全国总招聘职位数的12%,显示出该地区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深圳和广州作为大湾区的经济引擎,分别占据了35.2%和31.8%的招聘职位数,这两个城市拥有众多行业巨头,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东莞和佛山也是区域内吸纳劳动力的重点城市。
在产业招聘增速方面,大湾区的“现代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和“先进制造”等行业领域表现亮眼。各城市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实现了协同与差异并存的发展模式,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并通过城市间的互补放大了集群效应,促进了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特别地,深圳在养老/看护、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需求同比增长显著,分别为120.9%、16.5%、9.1%。深圳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深圳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和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的覆盖率已分别达到85%和80%,这推动了专业照护和康复治疗等人才的需求增长。同时,深圳市依托龙头企业推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在人工智能行业中,销售工程师、销售顾问、大客户代表等业务拓展岗位的招聘职位数占比较高,反映出行业商业化落地加速和市场拓展及客户资源需求的强烈。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机械工程师的招聘占比均为1.6%,而算法工程师的招聘薪资高达24799元,显示其在领域内的关键技术地位。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核心企业1500家,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带动了相关岗位的需求。
在机器人产业方面,机器人调试工程师和机器人算法的招聘职位数增速分别为53.0%和32.0%。大湾区的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爆发,催生了大量机器人相关岗位。同时,大湾区正加速集聚算法领域的高端人才,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迁奠定基础。
总体来看,大湾区流入的人才与区域重点布局的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招聘需求高度契合,产才融合程度较高,体现出区域产业与人才结构之间的良好匹配。深圳、广州的人才来源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占比突出,分别为8.0%和7.8%,较大湾区整体高出将近3个百分点。这两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丰富、互联网企业密度高,是大湾区数字经济人才的核心引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