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颜华谈AI时代医学教育变革
背景介绍
2025年被视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年份。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颜华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全面阐述了AI时代医学教育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颜华指出,AI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医疗领域,医学教育正站在历史性的转型路口。这场技术革命不仅重塑了医学研究的范式,也重新定义了医学教育的核心使命。
AI技术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1. 重塑医学研究范式
- 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AI算法在医学影像、药物研发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在医学影像领域,AI算法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快速识别病灶特征,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
- 多组学数据库:天津医科大学借助AI平台构建多组学数据库,整合基因组、转录组等多元数据,深入探索疾病发生的内在规律。
2. 重新定义医学教育使命
- 从知识传递者到智能时代医学人才的塑造者:AI技术的引入解放了教师的生产力,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包括临床思维能力、复杂病例决策能力以及人文关怀精神。
- 个性化学习:AI技术提供强大的知识检索工具,使学习过程更加个性化和高效。
应对AI对传统医学知识体系的冲击
1. 课程重构
- 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等课程:这些课程将转向“如何训练和质控AI工具”“解读AI输出结果的临床意义”“识别AI的局限性和潜在错误”等。
- 持续更新知识体系:随着AI技术的发展,新的发现和诊疗路径不断涌现,教学内容需要保持持续更新。
2. 教学方式创新
- 引入AI模拟诊疗、虚拟解剖:天津医科大学正积极规划引入这些高沉浸式教学手段,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范式。
- 平衡技术工具与人文关怀:强化教师在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反思医患沟通、共情能力和伦理考量的独特作用。
医学伦理课程的更新
- 增加AI相关内容:在研究生课程中,设计专门章节讲授科技伦理治理的基本原则、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伦理挑战与应对等。在本科生教学中,系统传授算法偏见、数据隐私、人机责任划分等内容。
未来医生的核心能力
1. 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
- 科学洞察力:深刻理解疾病本质和人体复杂性。
- 临床决策力:在模糊信息下做出临床决策。
- 人文关怀力:有效沟通、共情抚慰患者。
- 跨学科协作力:跨学科协作、领导团队。
- 终身学习力:主动学习并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2. 强化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 建设多门AI相关课程:将AI的知识与应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 深化案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探讨开放性难题。
- 拓展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项目:提供真实的科研环境去锤炼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国家层面的支持需求
- 制定统一的教育标准:明确各阶段医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能力。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跨学科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和技术平台建设。
- 搭建国家级协作网络:促进院校间优质资源和前沿实践经验的共享。
- 加大对医学院校算力设施的投入: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和云计算平台,支持医学AI教育和科研。
总结
颜华强调,这场由AI驱动的医学教育变革,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既精通智能技术,又坚守医者初心的新时代良医。当技术日新月异之际,医学教育更需要守护好“生命至上”的永恒价值。通过系统性支持和创新教学模式,天津医科大学正致力于培养未来的复合型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