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4年内翻倍,无人机将占40%解读
市场规模预测
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6月17 - 18日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47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40%,到202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10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实现4年内翻倍。
主要增长驱动力
各类型机器人的驱动作用
这一增长主要由无人机、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驱动,其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0%、35%和46%。其中,无人机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90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400亿美元,成为机器人市场中最大的单一品类,占总市场份额近40%,其增长主要由军用和民用双重需求驱动,民用无人机在农业、测绘、巡检等领域的应用正在快速扩展。而协作机器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能够与人类共同工作,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场景,中国协作机器人品牌已占据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并正在向海外市场快速扩张。移动机器人也有着较高的增长态势。
关键部件的增长潜力
电机、电池、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等关键部件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投资标的,其中传感器和视觉系统有望实现最快增长。2024年中国机器人零部件市场总规模达400亿美元,预计2025 - 28年复合增长率为23%。其中,电机和电池将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到2028年分别占总材料成本的13%和17%。从增长潜力看,力传感器预计复合增长率达26%,激光雷达为24%,视觉系统为23%。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原因
劳动力结构变化与自动化需求
劳动力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推动了自动化需求的激增。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出现持续背离,制造商难以将成本上涨转移。这种结构性矛盾迫使中国制造业加速采用机器人技术。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从2017年的97台/万人飙升至2023年的470台/万人,增长了4.8倍。而且中国企业在应用机器人后,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比未使用机器人的企业高出30%以上。每当企业人均机器人数量翻倍,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就分别提升11%和8%。
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势
中国已建立了从设计到组装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规模化本土化生产。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51%。在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兴领域,中国品牌的本土化率更是达到90%以上。
市场结构特征
中国机器人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传统工业机器人虽然仍占重要份额,但增长相对温和,预计2025 - 28年复合增长率为18%。真正的增长引擎来自新兴机器人类型,协作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达46%,移动机器人为35%,服务机器人为25%。
未来发展的启示
对于投资者来说,电机、电池、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等关键部件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标的,特别是传感器和视觉系统有望带来较高的回报。对于企业而言,应顺应市场趋势,加大在新兴机器人类型如无人机、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同时利用好中国在技术和供应链方面的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