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AI+艺术”的青年表达[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22) —


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展上,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影像等技术创作的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开幕式作品《GENE:生成之我》海报,它是一套图像人格生成系统,基于AI技术,可以自动生成给不同人量身定制的图像人格卡片
  

  
  每当栀子花盛开,全国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季便接踵而至。这份清润的甜香,与青春有关,和创意相随。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学子们,通过毕业展——一次深度的艺术追问,展现了他们对自身和时代的反思。对大众而言,这是一次创意现场的全面开放,他们能够近距离观看、接触这些艺术品,毕业展也成为社会美育的直接现场。
  近年来,全国各大美术学院的毕业展走出校园,频频引起观展热潮,甚至成为一场全城艺术嘉年华。AI(人工智能)在美院毕业展上的应用,凸显了艺术界对技术热潮的应对之策:从自娱自乐到全民互动,从全面拥抱到体悟反思,具有危机意识和创新动力的艺术青年们,已经逐步开启了由AI引发的各类实验性表达。
警惕“AI依赖”与“技术幻觉”
  今年各大美院的毕业展上,“AI+艺术”的奇妙世界正在火热呈现,作品琳琅满目,新样式层出不穷,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独特审美体验的追求。
  AI介入的显著性,与往年相比不仅仅体现在使用比例的增加,更在于参与度的提升。原本观众只能被动地观看和欣赏,如今却可以与作品直接交流,甚至上手“创作”。中国美院毕业展开幕式作品《GENE:生成之我》是一套基于人格测试、AI生成与可视化反馈的图像人格生成系统,观众扫描二维码,输入信息,可以收到一张自动生成、量身定制的图像人格卡片。由于主动性和参与感极大提升,作品的认可度、关注度自然水涨船高。AI与观众共创,“机器人”变成了主导者。中国美院毕业展上的作品《跨时空测试:EVE剧场档案#0F》是一个由AI导演、历史人物出演的虚拟剧场。主创郭恬怡介绍,以往AI主要扮演辅助角色,支持玩家与AI之间的对话,这次AI不仅担任导演,还能实时生成人物对话和角色内容,成为驱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眼花缭乱的界面和循环交错的数据背后,反思也随即而来。一些青年创作者开始审慎地看待AI,思考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困境。
  中国美院赵航晨的三屏影像《西庄下》,把用AI制作成的故乡影像与实拍的纪录片进行对比,将AI生成的电子节奏和现实机器噪声进行融合。通过这种“智能想象”与“现实真实”的比照与反差,他强烈感受到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的利弊同存:“好处是确实可以省去不少实拍的‘麻烦’,减少一些硬性的技术要求,同时可以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内容,但是,这种所谓的‘麻烦’不正是艺术创作更为宝贵的东西吗?”
  中国美院王芃在制作《唔常IV数字海贼》时,每个具体问题的底层代码构建都用到了智能技术,但他对AI的评价是“亦师、亦友、亦敌”。AI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加快内容制作的速度,解决许多以往需要查阅海量资料才能解决的漏洞,在简单多任务并行的情况下节约大量时间,但是容易让创作者形成“AI依赖”,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时间。王芃认为:“AI潜移默化地剥夺了使用者的智慧与控制权,这对艺术家来说恰恰是最大的敌人。”
  正如中国美院AI中心常务副主任于朕所言,在艺术创作中必须警惕工具理性异化,突破工具化认知局限。大部分初次接触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创作者,常会过度依赖AI的“公式化创作”或“风格套用”,这会显著消解艺术的感性特质与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性,甚至产生对技术路径的“幻觉”;另一种普遍误区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同于AI艺术的全部或主体。真正地掌握AI,远不止于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创作,而是应该实现“以AI制AI”的更高阶应用。
身体、情感与现场体验不可替代
  实现从“AI Design”(使用AI设计)向“Design AI”(设计AI)的跃迁,其根本落脚点无疑是“人文”与“人性”。时代洪流中,我们不可避免会被现代图像和人工智能裹挟,但思想与情感永远是科学技术无法模拟的,而且AI越发达,基于上手经验的艺术智性越重要,这正是艺术创造生命力的本质所在。
  中央美院倪尔璐的《茶魂之树》用AI转译傣纸纹理,生成动态图腾,但内核是围绕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万物有灵”的信仰体系与“林下种植”的生态智慧而进行的田野调查,技术在此是翻译器而非主体。中央美院雕塑系明确表示“未被AI焦虑困扰”,显得更有深意——雕塑依然是被“做”出来的,手工创作中身体、情感与现场体验不可替代。
  目前,全球的艺术院校都在AI领域加速布局,中国的艺术教育也进入了艺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各大美院积极探索,既注重“AI+”的战略部署,又坚守人文底色,“人文感”成为“AI+艺术”创作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中国美院邵若栩用“AI喂养”的方式,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一诗投喂给大模型系统,根据国画的思路创作一张画,之后再继续喂给AI进行图生图,形成“AI—国画—AI—国画……”的链式反应,最终诞生《与AI讨论七次“明月出天山”》。作者意图通过自身与AI之间一步步地反复互动,强调中国画创作的“肉身”和“主体意识”,思考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华宏梁的作品《Domonde》通过虚构的钻石品牌串联起人类五次关于爱的革命,它所有的图像都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部分诗歌也是人工提取出对应意象后让AIGC扩写,通过这件AIGC虚构作品,创作者旨在向观众发问:“什么是真实的?当你被AIGC创作的图像与所写的文字所打动,这种爱的情感还是真实的吗?”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孤独症儿童进行精细动作训练的作品《知乎折也 Foldiverse》,由中国美院刘佳楠与团队研发。AI技术可以帮助创作者将折纸训练从静态步骤转化为动态互动,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沉浸感、陪伴感和适应性,也真正让技术在教育与康复中发挥出人性化的作用。刘佳楠表示,虽然使用了AI识别和对话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但创作更多依赖的依然是可靠的数据源调研和团队协作,即“人”依然是主导。
  AI和艺术的碰撞,既是具体的技术命题,更是深刻的人文命题。技术会迭代,但算法无法复制的情感褶皱,才是永不褪色的人性温度。艺术最珍贵的部分是永远无法被计算的,人工智能表现优异的背后,真正的关键要素始终都是“人”,需要审视的不只是AI或AI的产物,也更应该是源头的“人”。
  本质而言,AI的兴起和普及,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艺术体系的生成和生长逻辑,带来重构艺术观念和艺术生态的契机。从早期作为辅助,到逐步成为主体,再到直接生成,随着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等新技术的突破,AI带来的全新研究方法与应用场景为人文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让我们回到艺术教育的初衷——人的判断力的形成与感受力的建立。
  毕业展上,无论是辅助创作、算法支撑,还是交互共创、虚实共生,这场“AI+艺术”的青春宣言,让大众在稚嫩与锋芒并存中,充分感受到科技和艺术融合带来的蓬勃气象。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5
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展上的作品运用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影像等技术,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自身和时代的反思,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

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展开幕式作品《GENE:生成之我》是一个基于AI技术的图像人格生成系统。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输入信息,就能收到一张自动生成、量身定制的图像人格卡片。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认可度和关注度。

除了《GENE:生成之我》,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作品:
1. 《跨时空测试:EVE剧场档案#0F》:由AI导演、历史人物出演的虚拟剧场。AI不仅担任导演,还能实时生成人物对话和角色内容,成为驱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力量。

2. 赵航晨的三屏影像《西庄下》:将AI制作的故乡影像与实拍的纪录片进行对比,将AI生成的电子节奏和现实机器噪声进行融合,探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的利弊同存。

3. 王芃的《唔常IV数字海贼》:在制作过程中用到了智能技术,但作者认为AI容易让创作者形成依赖,减少思考时间,潜移默化地剥夺了使用者的智慧与控制权。

4. 《茶魂之树》:用AI转译傣纸纹理,生成动态图腾,但内核是围绕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信仰体系与生态智慧而进行的田野调查,技术在此是翻译器而非主体。

5. 《知乎折也 Foldiverse》: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孤独症儿童进行精细动作训练的作品。AI技术将折纸训练从静态步骤转化为动态互动,提升了系统的沉浸感、陪伴感和适应性。

这些作品体现了艺术院校在AI领域的积极探索,既注重"AI+"的战略部署,又坚守人文底色。"人文感"成为"AI+艺术"创作中的一个突出特点。AI的兴起和普及正在改变艺术体系的生成和生长逻辑,带来重构艺术观念和艺术生态的契机。这场"AI+艺术"的青春宣言,让大众充分感受到科技和艺术融合带来的蓬勃气象。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