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播客的未来须兼顾市场价值与文化使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40
金币
7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近年来,中文播客在媒介环境的剧烈变迁中渐露头角,成为都市青年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以及建构社群的重要渠道,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媒体进行着一定程度的补充和重塑。从最初的“极客电台”到在线广播与知识付费,再到如今主题多元、内容专业、互动深入的播客生态,数字音频的发展既内嵌于互联网和移动传播的技术脉络之中,也深植于新闻行业发展和青年文化演变的本土语境中,这些特征也为播客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2020年,很多具有独立身份标识的播客社群开始形成,加之录制工具的普及以及移动传播生态的成熟,使播客进入了技术上“全民可做”、内容上强调“自我表达”的新阶段,特别是科技、医疗、法律、金融等领域从业者的加入,使播客的内容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垂直、深度等特征。

  在关于中文播客发展脉络和风格特征的论述中,其隐性的新闻基因往往被忽视,事实上,当前的中文播客生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奠定的。2016年前后,一些记者探索创办了《故事FM》《声东击西》等播客节目;2017年,部分传统媒体尝试将文字报道以音频方式转换与延展;2019年前后,由文化记者制作的“泛文化类播客”更形塑了中文播客的基本景观。这些节目涵盖声音纪录片、访谈、资讯播报等,借助声音这一调动感官和情绪的媒介,建构起一个既公共又亲密、兼具反思性与情感性的交往空间。

  换个角度看,当前主流的播客节目可视作传统新闻报道在“听觉复兴”时代的新生。对谈、访谈类节目是以往电视访谈和新闻评论的延续,不少主播都曾提及受电视访谈节目的影响;日更的资讯播客类似传统电台的晨间播报,听众评价其“就像早餐时间看早报一样”;声音特稿则是调查报道在声音空间的延续,强调以“客观中立的报道和沉浸式制作”呈现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相比于“短平快”的视频媒介,播客更是一种思考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越过流量逻辑进行深刻而细腻的表达;同时,相比于传统新闻媒体,播客所建构的是一种更轻盈的公共性:它不是街头或广场上的争论,而是书房中的论辩和客厅里的交谈。而这正源于声音的魅力:既能容纳个体讲述,又能承载集体合唱;既能满足私我情感,又能召唤共同体价值。

  近年来,中文播客的参与主体和话题内容正悄然变化,“耳朵经济”属性凸显。越来越多文娱明星和商业品牌入局播客,在声音空间延展既有影响力,一方面为播客带来可观的用户和流量,提升其商业变现能力和行业可见性;另一方面,强化了原本并不凸显的流量逻辑,超级头部主播的虹吸效应也对多元化、慢节奏的内容风格造成一定影响。从内容上看,播客更倾向于个人成长、亲密关系、情绪管理、理财规划等私领域议题,不再像早期播客那样关注知识分享、社会观察和公共讨论。这固然映射出听众需求和整体社会文化的转变,也反映出平台生态与创作品位之间的精细调适。

  日益显著的商业化和个人化趋势也重塑着播客的公共性图谱:拓展了表达维度,使个体经验与微观情感获得更多理解和共鸣。与此同时,与节目数量和商业发展不相匹配的是,播客作为声音媒介本身的表现力尚未充分开发,一些播客的录音条件不佳、后期制作粗糙,而在国外风靡的纪实类、叙事类以及具有试验性的播客体裁在国内仍属稀缺。

  在此背景下,更多专业媒体的加入将是中文播客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不仅能带来更丰富的议题视角,也能有效提升节目的内容深度和制作水准。传统媒体及媒体人在播客中展现的专业素养无须赘言,这些节目深受欢迎也反映出,在信息生态碎片化和信息焦虑并存的环境中,公众对于专业、深度的硬核信息仍有持续需求。在国外,新闻媒体向来是播客的重要生产者,播客也被视作媒体数字化转型和重建公信力的重要路径。对我国媒体而言,播客或许也可以成为媒体融合走向纵深的新前沿以及新闻专业性在数字时代的新载体。

  2020年中文播客爆发初期,有媒体盛赞其“把声音当作泥和砖,在视觉媒介的世界之外,构筑了新文化和新思想的乌托邦”。当前,中文播客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才能确保更多行动者的持续投入,推动行业繁荣。当播客兼顾市场价值与文化使命,才能真正成为数字中国语境下新型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987
金币
275183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2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1
中文播客近年来的发展确实引人注目,它已经成为都市青年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构建社群的重要渠道,并且对传统媒体进行了补充和重塑。从最初的“极客电台”到在线广播与知识付费,播客生态逐渐呈现出主题多元化、内容专业化和互动深入化的特点。

播客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录制工具变得普及,任何人都可以制作播客,强调“自我表达”。特别是在科技、医疗、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后,播客内容开始呈现出垂直和深度的特征。

中文播客生态的形成与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2016年开始,一些记者开始探索创办播客节目,如《故事FM》和《声东击西》。随后,传统媒体尝试将文字报道转换为音频形式,而文化记者制作的“泛文化类播客”进一步形塑了中文播客的基本景观。

播客节目的形式多样,包括声音纪录片、访谈和资讯播报等,它们借助声音这一媒介,构建了一个既公共又亲密的空间。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播客更是一种思考的媒介,能够越过流量逻辑进行深刻而细腻的表达。

然而,随着商业化和个人化趋势的增强,播客的公共性图谱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文娱明星和商业品牌入局播客,这既带来了用户和流量,也强化了流量逻辑,对多元化、慢节奏的内容风格造成了一定影响。播客内容更倾向于私领域议题,如个人成长、亲密关系等,而不再像早期那样关注知识分享和社会观察。

尽管播客作为声音媒介的表现力尚未充分开发,但其发展潜力巨大。专业媒体的加入将是中文播客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它们能带来更丰富的议题视角,并提升节目的内容深度和制作水准。在国外,新闻媒体是播客的重要生产者,而在国内,播客也可以成为媒体融合的新前沿和新闻专业性在数字时代的新载体。

总之,中文播客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成熟的商业模式来确保行动者的持续投入,并推动行业繁荣。只有当播客兼顾市场价值与文化使命时,它才能真正成为数字中国语境下新型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367
金币
26503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2
播客的未来须兼顾市场价值与文化使命
播客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文播客在媒介环境变迁中渐露头角,成为都市青年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以及建构社群的重要渠道,也对传统媒体进行了补充和重塑。其发展既内嵌于互联网和移动传播的技术脉络,也深植于新闻行业发展和青年文化演变的本土语境。从最初的极客电台到如今主题多元、内容专业、互动深入的播客生态,2020年很多具有独立身份标识的播客社群开始形成,加之录制工具普及和移动传播生态成熟,使播客进入全民可做、强调自我表达的新阶段,科技、医疗等领域从业者的加入让内容呈现垂直、深度等特征。同时,当前主流播客节目可视作传统新闻报道在听觉复兴时代的新生,如对谈访谈类是电视访谈和新闻评论的延续,日更资讯播客类似传统电台晨间播报,声音特稿是调查报道在声音空间的延续。

市场价值方面
商业参与主体增加
越来越多文娱明星和商业品牌入局播客。据《2023播客品牌力洞察报告》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的三年间中文播客数量上涨了六倍,仅喜马拉雅一个平台,其具备商业价值的播客已超24万档。时尚奢侈品牌如Chanel、Gucci等早在2017年就相继上线品牌播客,2023 - 2024年,兰蔻、路易威登、兰蔻等品牌也通过与播客平台合作推出节目,引发强烈反响和线上讨论。此外,投资、toB产业、母婴、家电等行业的品牌也纷纷开设播客,品牌在播客上的投入不断增加,播客日益成为品牌资产的重要部分。

带来商业变现与流量
商业品牌的加入为播客带来可观的用户和流量,提升了其商业变现能力和行业可见性。例如奢侈品牌通过播客进行文化社群凝聚力建设,关联品牌文化、用户心智与忠诚度的长期建设,与高潜力消费者建立联系,培养与听众的持久联系,形成线上社群,其凝聚感与门店VIC会员的品牌忠诚度几乎无异。新锐时尚品牌的播客虽未直接关联产品营销,但潜移默化地培养用户心智,为业绩增长提供更多可能性,播客下方赠送的官方礼品成为打开新客市场的关键阵地。

文化使命方面
具有新闻基因与公共性
当前的中文播客生态很大程度上由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奠定,2016 - 2019年期间,记者探索创办了《故事FM》等播客节目,传统媒体尝试音频转换与延展,文化记者制作的泛文化类播客形塑了中文播客基本景观。这些节目借助声音建构起既公共又亲密、兼具反思性与情感性的交往空间,相比于传统新闻媒体,播客建构的是更轻盈的公共性,能容纳个体讲述和集体合唱,满足私我情感并召唤共同体价值。

内容深度与风格多元
早期播客关注知识分享、社会观察和公共讨论,具有垂直、深度等内容特征。尽管近年来播客内容更倾向私领域议题,但更多专业媒体的加入能带来更丰富的议题视角,有效提升节目的内容深度和制作水准。同时,相比短平快的视频媒介,播客是一种思考的媒介,能越过流量逻辑进行深刻而细腻的表达。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内容与制作问题
日益显著的商业化和个人化趋势使播客内容更倾向私领域议题,超级头部主播的虹吸效应也对多元化、慢节奏的内容风格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与节目数量和商业发展不相匹配的是,播客作为声音媒介本身的表现力尚未充分开发,一些播客的录音条件不佳、后期制作粗糙,国外风靡的纪实类、叙事类以及具有试验性的播客体裁在国内仍属稀缺。

平衡市场与文化难题
品牌在利用播客进行营销时,需要平衡长期内容建设与短期业绩增长目标之间的关系,将品牌营销价值更为显性地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并与之建立真正有效的互动关系。对于播客整体发展而言,如何在追求市场价值的同时,不忽视其文化使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
播客未来要兼顾市场价值与文化使命。在市场价值方面,持续吸引各行业品牌投入,进一步挖掘商业潜力,拓展商业变现模式,同时围绕内容社区搭建形成文化俱乐部,增强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在文化使命方面,更多专业媒体的加入将推动播客内容质量提升,丰富议题视角,开发声音媒介表现力,使播客成为新型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承载起文化传播和社会交流的重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